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习俗过年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村习俗过年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过年有哪些风俗、传统?为何人们不管多远都要回老家过年?
我们这里从腊月二十四基本就算开始过年了吧,民间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说给灶王爷祭灶,以前祖上有当官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平民百姓腊月二十四祭灶。三十晚上开始包饺子,我们这里有初一要吃素饺子的说法,但是基本都是包肉饺子。初一早上要早起,在门外要点一把草,叫“藕狼烟”,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估计也是图吉祥的意思。然后孩子要给父母磕头,磕完头开始吃饺子,吃完饺子就要去挨家给长辈磕头。我们家族这边每年还要举行“拜家谱”仪式,把家谱抬到大街上,摆上贡品然后放鞭炮进行祭拜,特别隆重。初二就是去老丈人家,无非就是吃喝一顿。下边基本也就没有什么了,本家兄弟再挨家坐坐,打打***,吹吹牛,现在在外边工作的人多,到了初六七基本也就外出了。等到十五再放放烟火,这个年也就算过去了,我们这边也没有什么民俗活动,感觉过年也没有什么意思
在我们农村过年都有做年糕,拜老祖宗,还有舞狮拜,打扫卫生,贴对联等等。这些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事情。
都说回家是最好的礼物,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由此看来,过年回家是多少在外出打工人的期盼。过年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对于那些离家很远的工人来说,过年的假期是他们盼了整整一年啊,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一份子,有时候自己的工作别人可以代替,甚至,如果你不努力向前,没能给公司带来利益,那么你也许就会被淘汰,在这社会中没有人会可怜你,你要用实力说话,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无数的压力与无助,你也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在自己的家庭中,你就是重要的一元,家就是你温暖的港湾,让你依靠让你心灵有了,安放的落脚处,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逢年过节都有无数的外出工作人员,抢票回家,甚至还抢不到票的,也要想办法回家。就是为了能与家人团聚,享受着家里带来的温暖,这就是为何人们不管多远都要回家的原因。
就两个字——快乐! 过年的收获是快乐,感到自己快乐了,看到大家快乐了,那就是收获颇丰了. 过年的意义就是为了快乐,大家团聚的快乐,国家富强的快乐,亲朋好友祝福的快乐。
习俗按我们这边来说
第一:贴对联
第二:年夜饭之前拜三代
第三:年夜饭不能上桌必须在松茂上
农村过年年味浓,
一、除夕守岁。
全家人围着烧得旺旺的柴火烤火,
红红的火苗映红每个人的脸,
聊着家常,
如拌着面粉、红薯丝、猪肉一起走大油炸得金黄金黄的糕。
还有油炸整鱼、米面、红薯片等,
反正整个村庄,
都是香喷喷的。
每个地方过年不尽相同,我在很多省份都曾度过春节,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家乡湘南小城过年,以前每年家里都会养年猪,如今父母亲年近80岁不养年猪,但买年猪全家一起杀猪过大年成了必修课,大年三十守岁,今年禁烟花爆竹总觉得缺失点什么,初一大早起来去祠堂拜拜,中午挨个给附近的长辈拜年送个红包,初二姑姑姐姐们回来拜年在家热闹一天,然后每天组团互走亲戚,浓浓的年味。
农村地区过年的时候一般都有什么活动?
农村过年会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活动?身在山西晋城的小编就来说一下我们这边的活动吧。
首先肯定是准备年货啦,自腊月十六以后,各家就会陆续开始做年货,这个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乐趣无穷!大家都知道,山西面食甲天下,以面做成的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这也是山西过年相较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地方;再加上其他食材的配合,更加增添了美感。小编知道的有:枣糕(有基本形状的,也有飞龙等富含[_a***_]气息的)、麻花、疙瘩麻糖、炸肉丸、鸡脯、过油肉、粉皮鸡等,品类丰富!小时候真正感受到过年氛围,就是看到大人们准备年货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
说完了吃,该说说文化活动啦!虽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觉得过年没那么好玩了,但继承下来的传统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这边的活动有:祭灶、写对联(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压岁钱)等。要说到比较大型的活动,那就是跑旱船、踩高跷、打铁花(这应该算是比较独特的了,很漂亮哦)、舞狮子、耍百戏(梆子和落子还不错),到了元宵节还会有赏灯、猜灯谜等活动,很有趣。对于成年人来说,过年最好的最让人激动的活动,绝对就是聚一桌打***或者喝酒谈心。朋友们一年未见,在外颠簸久了,总是需要说说自己的故事。
总之,过年这段时间是最忙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候!随着经济发展,大家也有更多的钱去旅游,所以每年以旅游的方式过年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以上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习俗过年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习俗过年风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