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京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京农村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京的春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什么?
北京春节风俗习惯主要有:
1、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初二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财神——关公。百姓家拜比干(商王朝帝辛的叔叔)。因为百姓认为比干没有心了,一定没有私心,办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庙里面借“元宝”,以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
《北京的春节》里有那些习俗?
1、腊八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2、办年货
从腊八起,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3、小年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4、扫房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次。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5、除夕
北京春节的习俗有: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二十二 :孩子们买杂拌、爆竹、玩意、大人们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麦芽糖,江米糖;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准备年货 做大扫除;除夕: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正月初一:男人们到亲戚家、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初六:店铺开张、伙计们轮流逛庙会、天桥、听戏;元宵: 张灯结彩、放花炮、看花灯、吃元宵。《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京农村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