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真实家乡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真实家乡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过年时你们家乡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 快过年了,请大家报上各自的家乡及过年习俗,看有啥区别?
- 谈一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有趣又特别的过年习俗?
- 说说你的家乡农村过年的习俗?
- 过年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习俗?对于这些习俗你了解多少呢?
过年时你们家乡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过春节的习俗相当的多,各地都有所不同,下面就说说我们四川拥有的一些习俗。
一、办年货
1,衣服
新年买新衣服的习惯一直都有,现在一般不会像原来那么激动,但是多少还是会置办一个小件准备过年。本命年的娃要从里到外都穿红。
快过年了,请大家报上各自的家乡及过年习俗,看有啥区别?
各回各家,各喊各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去年老家沙洋的房子拆了,85岁高龄的母亲接到二姐家,今年初一要跟老妈拜年。春节就是走亲戚几年没见的亲人相聚,大家在一起谈工作.拉家常.打***.唱KTv。
“…今啊七,明啊八,外外后啊大年下,大年初一去拜年,撅着尾巴上了天!”这是过去流传于我的家乡的一段儿歌,从这段儿歌中,也透露出一些过去我的家乡的一些春节习俗。听了这段儿歌,大家可能一头雾水,这段儿歌方言很多,外地人是难以听懂的,其意思是说今天是二十七,过年的物品已准备好了,明天是腊月二十八了,“外外后啊大年下,”这句话外地人更能理解,什么是“外外后啊”呀,这外外后啊指的是正月初一,“外外”指的是接着二十八再等两天的意思。
说到这里,外乡人可能还是不明白,因为一般大多数地区,把腊月三十称为是大年三十,而我的家乡把腊月三十称为是小年,正月初一才称是大年。
那么为何会说“大年初一去拜年,撅着尾巴上了天”呢?这里透露几个信息:(一)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会去拜年的,,拜年的内容是多样的,要到庙中去祈福拜年,要到祠堂给祖宗拜年,要给父母拜年,小辈要给家族中的长辈拜年;(二)我们这里传统的拜年方式,是下跪,下跪要双膝着地,双手伏地,这臀部不就撅了起来了吗,不就朝天了吗;(三)传统上我国讲孝,也带有迷信色彩,认为去拜神拜祖宗会祈来福份的,能进入有福的生活,甚至来生会进入天堂的。
传统上的过年方式,的确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虽然有些迷信与糟粕,但总体会体现出喜庆快乐祥和气象来,但近些年来,过年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其中原因,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旧的过年方式需更新了,而新的过年方式又没有建立起来。
这新的过年方式,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建立起新的现代人喜欢的过年方式,的确值得人们去探讨。
谈一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有趣又特别的过年习俗?
我的老家北京顺义板桥村,随着城市不断扩张,村里已没有村了,全是楼属、高速。过去过年全村要听好几天戏、家家杀猪、杀鸡,吃八大碗,乡愁浓浓,现在都没了?个家过个家年了?
我家是北京市房山区北沟的,代代相传的风俗是一进入正月,无论大人、孩子就不让理发(推头)了,说是***如谁不听话推头了,他(她)的舅舅就不保了;还有一老姐姐(已故)留给我们的不成文的风俗,就是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选一天(大概是二十七、二十八)组织我们街坊四邻家的孩子,都去她家吃"忆苦思甜”饭:有窝窝头、棒渣(玉米)粥、野菜(秋天挖好晾干的)粥、老咸菜等,现在想起来,那顿饭当年清汤寡水的,但却是最有味道的,也感谢老姐姐的良苦用心。(谢谢)。
我是在黑龙江的一个县城长大的,小时候的过年是孩子们急切盼望的。那时临近春节,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有条件的杀一头猪,条件差的也要买回猪头、猪蹄,灯笼挂(就是猪内脏)、猪排 、猪尾,反正就是差不多买全了猪的各部位,这才叫全乎。然后就是烀肉,烀肉时会满院飘香,我们可以守在肉锅边,拿着蒜酱碗,不时地多吃几口肉了。
妈妈还要做很多的面食,蒸馒头、花卷、豆包和粘耗子(就是用苏叶裹着黏面豆馅包子),妈妈还会炸一些麻花 、干果等小零食。然后都放到大缸里,冻在外面。同时过年必备的瓜子花生 冻梨冻柿子,这些吃的就是我盼年的主要原因了。
小年那天我和哥哥姐姐一起重新糊棚、糊墙,从上到下彻底打扫家里的各个角落,不可以有一点遗漏。那个时候是不喜欢的,因为好累呀!
接下来就是妈妈会给我们每个人做一套新衣服,从里到外,从袜子到头绫子都是新的。那几天妈妈起早贪黑地忙碌,我们都心花怒放地盼着除夕的到来!
除夕那天妈妈很早就给我们把新衣服装扮起来,然后哥哥领着我和姐姐三姊妹一起,每人提着一个灯笼,兴高***烈地去奶奶家拜年。进奶奶家就会依次跪下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奶奶就会给我们每个孩子一个红包,还会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除夕夜还要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
到了初一就要挨家挨户地去拜年了,家家都拿出最好的吃喝来招待[_a***_],小朋友更是玩的不亦乐乎。直到元宵节,这个春节才算过完。你说那个时候的年多美好啊,谁不怀念呢!
谢邀。
因为靠海,所以习俗上带有沿海居民传统的特色。
其中“祭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是叫“谢年”,“谢”既有结束的意思,又有感谢的意味。
一张八仙桌,六大盘物品。
一盘是大块的猪肉,传统来说是要用一整个猪头。猪头不叫猪头,叫“利市头”,讨个吉利。但是,祭祀完的肉品毕竟是要自己食用的,猪头肉又吃不了这么多,所以大多数家里就用几根条肉来替代了。
第二盘是鸡,要整个的全鸡,肚里的鸡心鸡肠鸡胗鸡血,也要塞回煮熟的鸡里。
第三盘是鲤鱼,活的。那会跳怎么办?给鱼眼睛粘上一张红纸,它就老实了。
这三盘,就是所谓的“三牲”,传统祭祀的必备三大件。
第四盘是糕点,一般是用年糕,都是自家蒸米然后几家人搭伙在一起做的,年糕年高,年年高。
说说你的家乡农村过年的习俗?
我这过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皂(有叫祭赵的)开始,二十三晚上捉个公鸡,在皂君前打两下,意思是让皂君骑着马上天言好事。二十四扫房子,把家里的房全打扫一遍,二十五磨豆腐,现在不做了,都是买点。二十六蒸馒头,这是最忙的一天,过去一家蒸三四锅,有白面的,有黄面的,有黑面的(红薯面),吃大半正月,现在蒸的少了,而且纯白面。二十七杀公鸡,杀猪。二十八贴花花,就是贴对联,也有二十九贴的,象今年二十九就是三十,贴对联感到紧张。三十上午都开始包饺子,中午是烩菜,下午还包饺子,晚上开饭早,一般五点都吃过饺子,吃过饭有打***的,有***的,有看春晚的,年轻人有的玩个通宵,夜晚12点,村上值班的放三眼炮,放两响炮,放万头鞭炮。紧接着家家户户陆续开始放炮,一直放到天亮。初一黎明一般四点起床,先给各位神仙,祖宗上供,点蜡烛,摆花糕,供菜碗。烧香瞌头,这主要是父亲或母亲干的。紧接着下饺子,放鞭炮,全家人吃过饺子,孩子先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瞌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随后开街门,年轻人出外拜年(给全村长辈瞌头),现在光给街坊邻居,本家族瞌头。上午舞狮,秧歌出动,首先是拜神,拜祖,到庙前放炮舞狮,扭秧歌,到中午,各家炒几个菜,弄瓶酒饱吃饱喝一顿。
初二开始走亲戚,如当年典礼的,初二到外公外婆家拜年,初三到娘家拜年,第二年往后初二就到娘家拜年了,初三去舅舅家,到初四一般都是表亲走动了,过去姊妹们多,亲戚多,有的一天走两三家,就那有的走完亲戚都初五,六了。
我村有戏班子,从初一唱到初八,十五,十六再唱两天。
十五,十六晚上,附近八个村有舞狮的,有玩枪弄棒的,有扭秧歌的,有高跷队,还有抬老四的,八个村互相转一遍。
初九,各村的武会,文会都上山聚会,(山上有一座庙),八个村的会有文有武,敲锣打鼓,旌旗招展,鞭炮轰鸣,热闹非凡。
以上就是我这儿过年的风俗,地区差异,各有不同,望网友说说您那过年的习俗。
农村过年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我的老家是江南,在记忆里。年三十,上午,男人准备贴春联,女人准备年夜饭的各项工作。中饭过后,首先准备请祖坟的菜。必须是整个的鸡,鱼,大方块肉。还有酒,一壶茶等:男人带孩子去上祖坟。女人在家忙年夜饭。一般在十六碗,菜摆放上桌后,敬上酒,点油灯请老祖宗回家。后再开大灯放鞭炮送祖。团圆饭正式开始。如果有头一年家里有至亲的长辈去世。初一早上家里男主一定要买好纸钱鞭炮去坟头祭拜。初二早上是新媳妇娘家弟弟或者是侄儿来接姑娘姑爷回娘家。开启新亲送节模式。初三是晚辈看望长辈送节礼。朋友来往是初六。六六大顺的意思。初七是七不出,初八在家种田的人,会在年前就准备好的鞭炮来到地头放鞭炮挖一锄开工大吉。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孩子上学,大人一年生产生活准备开始啦!这是我们六零后对传统的记忆。如令出外打工的多。传统中过年有的马儿灯,罗汉灯,龙灯,还有那唱门歌的多少年都没有见过了。记忆里背着弟弟妹妹跟着灯队从这个村到那个村玩的记忆。只能是记忆了。
农村过年习俗那里都有,有可能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就拿我们这个地方的习俗来说吧!
大年初夕上午,各家各户都忙着包饺子、贴对联、挂灯笼,下午都去上坟,请已经故去的亲人回家过年。
大年初一上午吃了过年饺子,大家都忙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下午吃过中午饭,各家各户再把自己已经故去的亲人送走,这都是在世的人对故去人的尊重和纪念。
大年初二是看望自己的姥姥、姥爷、舅舅、妗子的日子,只要自己姥姥家有自己的值及亲属,这一天什么也不做,先去看望他们。
大年初三是看老丈人和丈母娘的日子,也是闺女们回娘家看望父,母亲的日子,只要自己的娘家有老人在,这一天一家人就去给他们拜年。
大年初四是看望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日子,这不我娘家侄子今天来我家看望我这个当姑姑的刚回家了,今天我是特别的开心和高兴。
大年初五、初六和自己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大家聚一聚,互相拜个年高兴高兴,初七就各忙个的上班挣钱了。
家乡农村过年的习俗都不同,各地方都有他们的风俗习惯,这都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都代表着各种各样的意义。
过年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习俗?对于这些习俗你了解多少呢?
我记得的一些过年风俗主要有:
吃的方面,必备的是蒸包子(腊月一十之后到腊月二十之前)、炸肉圆(以前多在年三十晚上,主要是穷,准备早了就被小孩吃了),有的人家还蒸年糕、炸猪皮(膘)。其它还要准备些零食,如瓜子、花生等,一般也三年三十炒。
穿的方面,主要是给家人准备一身的新衣,大年初一穿上,图个吉利、喜庆。
过年传统仪式上主要有:
除尘,一般在农历二十四之前,将家前屋后、室内室外打扫干净,取除旧换新之意,图个吉利。
过小年,农历二十四这天是小年,在其他方面不太讲究,但会送灶神。
祭祖,在农历三十中年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宴请三代祖宗,并祈求保护家人平安。下午还会到亲人的坟前祭拜。
贴对联,这是统称,主要包括贴年画、对联、挂落(家乡叫法,挂在门楣上,为长方形的剪(刻)纸,有各种字或图案)等。
团圆饭,晚上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饭菜,大家边吃边聊。
做汤圆,饭后,炸好、炒好其它食品后,一家人一起做汤圆,用于年初一食用。
过年的习俗每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多少有点差异。我说说我们那的习俗吧,来自湖北下面的一个小县城。
首先,我们会准备腊肉,每家养一头猪,到年底宰了做腊肉,先是把肉用盐腌制,然后晒干用烟熏。
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打扫卫生迎接过年。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过年当天会贴春联,上山祭祖,吃午饭和晚饭的时候都会放鞭炮。饺子不是必须要吃的,想吃就吃。晚上把家里所有房间的灯都开个通宵。
初一早上起床后会放鞭炮,我们那叫“出行”,然后去给左右邻居拜年,当然只是嘴上说说,不用下跪磕头。拜晚年就在家里待着。
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都只走叔伯、姑妈、舅舅、姨这些亲戚,一家一天,所有亲戚走完年也差不多过完了。
以上就是我们那里的风俗,估计到了我们这一代,一些风俗慢慢就消失了,比如说做腊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真实家乡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真实家乡过年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