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诸城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诸城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诸城民间传说?
在东北三省,每当人们乘船过江时,船主都会问:“船上有山东人吗?”无论是否有,船上的人都会大喊“有”,这些风俗都跟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有关。
近日,记者从诸城文化部门获悉,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属民间传说故事中忠、德、孝、义系列之一。
清朝以来,大批山东人闯关东,亦龙亦人的秃尾巴老李被闯关东的山东人奉为保护神,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与东北当地风土民情相结合,得以发展出新的情节和内容,“大战黑龙”、“眷恋家乡”、“怀念慈母”、“为民除恶”、“回乡为母上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德、孝、义的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文脉,也是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之源。
甘肃有的地方大年三十晚上要接过世的家人回家过年,初三送回去,你们那边有这种习俗吗?
我是甘肃的我们那里是这样的,大年三十晚上要吧老祖宗的排位请回家,桌子上摆上好吃的好喝的供品,子孙后代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去烧纸烧香祭拜老祖宗。也是希望来年老祖宗们能保佑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的意思。其实在甘肃农村过年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一个村的不管你姓什么大年初三全村年轻人一起开始敲锣打鼓给村里年长的老人去拜年。总之七天年非常有意思一个村其乐融融的走东家去西家的玩就图个热闹。
在我们老家有这个习俗,大年三十晚上在亲房户内长辈端香盘,六支香,六张表,茶酒到祖坟上上香三柱,化表三张,茶酒祭奠磕头,然后剩下的三柱香点燃放盘内。回家在屋内堂前。上香化表,磕头祭拜。初一,初二早晚上香祭拜,初三日早上和初一,初二一样。初三日下午到祖坟上放炮,磕头祭奠把老祖先送莹内,礼毕全部人员都回家。
这习俗就其一个地区也有不同。我是靖远县人,我们的习俗是:大年三十签牌位,如“魏氏门中三代宗祖之神位”(人亡即为神,我们这里称“灵位”为“神位”)供于堂屋桌上,献供品,上香丶磕头丶放鞭炮,这叫“迎神”,即题主所说接死去的先人回家过年。但不是初三送走,而是一直要到元宵节结朿,即正月十六晚(十二点前)回神(即把先人送回去),上香丶化钱丶放炮。把先人接回过年祭奠不是初三送走,而是元宵节毕才送走,而且初一至初三丶初七丶十四至十六,要天天上香,每顿吃饭前先要给先人献供。
这种习俗在我们北方也有,每年年三十傍晚,太阳落山后,家家户户便打着灯笼带上香纸,到村外过世祖宗方向的路口,去接祖宗回家过年,接回后,摆上香桌,供上牌位,上面写上供俸祖先的字句,每天吃饭的时侯还要将饭供俸祖宗一下,以表示对祖先的敬孝与怀念,到过了元霄节后,即正月十六傍晚,各家纪拜祖先后,便提上灯笼,将祖先送出村外,回家后放上几响爆竹,以便驱除带回来的鬼魂,确是很有意思。
我是山东寿光人,我家住在一个五六十户的一个小村庄,全村人都姓许,从我记事起每年腊月三十,小年二十九,下午每户都去上坟,把去世的老人请回家过年。每年轮換由一家做供品初一早上去家廟上供,家廟里掛着祖先的画像,家谱,家廟的门开着,后人可以进去祭拜,女孩子和外姓人不得进去,下午两点以后村中所有男人无論大小都去参加送祖仪式,廟里边不知怎样进行,因为我是许姓的女孩所以沒进过里边,只看到外面由族长领着所有男的作揖,磕头。这是我小时候认为年初一那天最神祕又有义意的事情。后来长大远嫁了,五十多年后,退休后回老家定居,据说娘家村过年祭祖的习惯基夲沒变,改变了的只是原来的家廟沒有了,現在是在村委办公处,原来是一家送供品現在随着人口增加,村子大了,就由每十家一组一家做一个菜由长者领着供祖,送祖还像原来一样。初二年轻人都开始到岳父家拜年了,人就没那么齐了。现在七十多岁了,好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只有这件事还是记得非常清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诸城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诸城的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