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贺州过年习俗舞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贺州过年习俗舞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日马上就要来了,二月二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对于花腰妹的家乡人来说,最大的习俗就是剃头和祭龙,尤其是祭龙,是我们当地春节之后最盛大的节日了。
花腰妹的家乡是典型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集聚地,其中以彝族最多,在彝族同胞眼里,龙属于一种图腾,非常受人敬畏,为此,自古就有“二月二剃龙头,讨得一年好兆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流”的俗语。
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所有的男士要理发,表示一年开始之际为自己讨个好彩头。而几乎所有的彝族村寨则以村为单位,举行一年一度的祭龙活动,祭龙彝语为“咪嘎哈”。
因地域和民族支系不同,各地举行祭龙的日期也各不相同。按照我们当地彝族先辈留下来的老传统,我们彝族祭龙有“头龙”、“二龙”、“三龙”之分,每年农历一月份的属牛日为头龙,二月份的属牛日为二龙,以此类推。
同时,祭龙还分为“大祭”和“小祭”之分,小祭杀猪宰羊,大祭则必须宰牛。在彝族同胞眼里,祭龙节比过春节还要热闹,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春节是各家各户自己过节,而祭龙是全村人一起过节,祭龙这天不但村里的人要齐全,而且外出打工、出嫁的人都要赶回来,全村人在一起过个团圆节。
对于祭龙节的来由,我曾***访过彝族长老,说法大致相同,一是祈求风调雨顺,水源长年不枯竭,五谷丰登;二是祈愿子孙发达,六畜兴旺、丰衣足食。
祭龙除了祭祀本地土著树种龙树、青树外,还会祭祀龙潭水或古井水,晦涩的民族语言、庄重肃穆的祭奠仪式和繁琐的祭拜程序,无不体现着当地各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水的渴望和期盼。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出力出物,舞龙队、花鼓队、大***队以及文艺队等全部出动,全村男女老少其上阵,穿上节日的盛装,敲锣打鼓、舞狮耍龙、载歌载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欢度祭龙节,体现了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我是花腰妹,欢迎关注我一起走进民族山区,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图文原创)
二月二,俗话“龙抬头″。我们这里从前有撒灰地儿的习俗,就是家家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或门前撒上一套圆圈,像征粮囤,其实就是希望今年粮食有个好收成。小孩这天在帽子上挂着用各种颜色做成的串串,名叫“龙尾″,胸前挂着用细高粱杆做的“小蓖儿″。属龙的人二月二前不能剪头,二月二这天剪头最吉利。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一些迷信的习俗也随之被除消,现在,上面说的习俗己经多年没有了。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春节过后,又将迎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在我们胶东农村的,有二月二,撒灰囤的习俗。到了二月二这天,人们用烧柴火过后的草木灰,在大门口撒灰囤,嘴里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流″。人们在迎接春节的到来的时候,用撒灰囤来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村人习惯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因为正月里是不能理发的,都说"正月理发死舅舅″,且不管这种说法有没道理,人们大多遵守这个习俗。出了正月,在龙抬头的日子里剪剪头,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春天的到来。
胶东农村二月二这天吃"圣虫″,过年时候用来"上供″的圣虫留到二月初二这天才吃。放了一个多月的圣虫已经干透,上锅热一热以后,切开来吃。圣虫在我们这里分"盘虫″和"跑虫",盘虫给老人吃,吃了以后健康长寿。跑虫给年轻人吃,吃了跑虫以后,能够"闯得开″。
在农村,出了正月以后,就要开始准备农耕了。你们那里有没有别的习俗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农历二月初二被叫做龙抬头节。这个节日主要以汉族为主,满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过这个节日。二月二的食俗就是吃面条,又叫吃龙须面,人们把面条比作龙须,以示吉利。
其实,这个节日不仅和龙有关,它的另一个主题是土地。因此,农历二月初二还是土地神的生日。有地方在这一天举行一场特别的仪式,叫做“打囤子”,打囤子就是用草木灰在农家院子里撒成圆图形,圈起来代表储存粮食的粮囤子。
以上二月二的习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只是有些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在深层次的了解这些习俗,可能就不清楚了。比如,二月节日的是怎么发展来的?为什么叫做“龙抬头”?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天作为土地寿诞日?
二月二这个传统节日在很在就出现了。在唐代的一些文献中,而二月二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如在文献《唐六典》记载,皇帝在这一天会向大臣赠送一把尺子,希望自己的臣工在以后的日子里秉公办事,学会权衡,这种仪式一直延续和固定下来,但此时的二月二还不是一个节日。
到了元代时,二月二就演变成一个成熟的传统节日,元代文献《析津志·岁纪篇》记载,二月二又被称为龙抬头,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各家从井边撒石灰,一直引到家里,老百姓一整天也不能扫地,因为害怕惊了龙眼。
明清文献中也有很多这中民俗活动的记载,明代文献《帝京景物略》中有一篇叫做《春场》的文章,说二月二是龙抬头日,人们要蒸饼子、用烟熏木床、橱子上的虫眼,让虫子爬出来,叫做引龙出动。
也就是说,在唐代,二月二的节日已经萌芽,到了元代已经发展成熟,一直延续到了我们今天。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天上的龙在冬天就会沉睡,而到了二月二这天,就会开始醒来,龙会先翻一下身子,再喘一口气,甩几下尾巴,天空中就会出现隆隆的雷声。而此时正好快惊蛰了,也正好吻合传说中的情节。惊蛰之后,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苏醒。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九,离农历二月二还有好些日子,这么早就开始关心二月二龙抬头,说明二月二在咱们农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了,农村二月二自古有剃头理发的习俗,也有吃猪头肉的习俗,这到底有啥意思呢?又有何寓意?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月二龙抬头”,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星宿说
古人观天有28星宿,就是把天空中可以看的星星分成了28组,又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星宿区分成了四宫,每个宫中的星宿绘出了四种神兽,也就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东宫中的青龙,分为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宿被认为是龙头,人们在能观看到角宿时,恰逢农历二月惊蛰前后,所以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有人可能会问,惊蛰前后为什么就不能是二月一或者其他时间?这可能和古人的习惯有关,例如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六月六等等,都是双的,好记又吉利。
2)民间传说
不知何年,民间帝王得罪了天庭,为了惩罚,天庭颁布法令,三年内不可以给民间降雨,这龙王也是好心,不忍心民间干旱受饥荒,偷偷给降了雨,为此被天庭打落凡间,并以民间金豆开花才可以重返天庭。
老百姓知道这个事后,自然十分的感谢龙王,就满世界找“金豆开花”,后来到了农历的二月初二,人们翻出玉米粒出来翻晒准备播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原来玉米加热就爆开了,这就是金豆开花,于是大家纷纷把炸开的玉米粒摆上了祭祀用的桌子上(一些地区为了更形象的表达出金豆,就把黄豆用糖来炒,就形成了炒糖豆的习俗),向上天祈福,希望给龙王一次重返天庭的机会。
天庭被民间的真诚所打动,释放了龙王,自这天起,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从龙抬头的民间传说中不难看出,其中包含了干旱、玉米播种、人们通过祈福,使龙王摆脱了困境,自此天降大雨。民间自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整个二月二龙抬头的背景是人们到了春季播种的时候,却没有雨,对农作物极为不利,没有雨大家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通过一些祭祀祈福活动,希望降下春雨,也就是说,人们过这个节日的目的,主要是祈雨。
二月二龙抬头,其实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从传说来看,民间长期忍受干旱时,通过各种祈福活动换来了龙抬头,降下了雨露,所以是值得庆祝的。
而从季节的规律变化来看,自打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同时,春天真正就来了,万物复苏,春耕拉开了帷幕,所以它是一个喜庆的“春耕节”“农事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贺州过年习俗舞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贺州过年习俗舞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