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视频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印象最深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鞭炮,帖对联,吃年夜饭,拜年领压岁钱。六、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可以说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劳作,就盼着过年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能睡个安稳的踏实觉,能有时间走走亲戚,拜个年。小时候,我记得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了。大年三十上午,各家各户都在为晚餐做准备,杀鸡、宰鸭、破鱼(湖南土话,就是打整鱼,是年三十晚上必备菜。)、炖肉、炒菜……这顿年夜饭就是再穷的家庭,也要弄十个八个菜。吃年夜饭前,也就是4、5点钟左右吧,鞭炮声就开始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那气氛真是热气腾腾,热闹非凡,就是再近距离的说话声也难以听清楚。鞭炮放完过后,就是贴对联了,这是必须走的一个程序,也是晚餐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一切准备就绪后,一桌丰盛的晚餐就开始吃了。不喝酒的家庭,年夜饭可能早点吃完,而喝酒的家庭,有的可能2、3个小时也吃不完。这一顿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也是最圆满的家庭聚会,大家脸上都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大家心里都是装着甜蜜的快乐。
过年时小孩子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领压岁钱。我记得那时我们农村给的压岁钱也就一角钱💰,两角钱💰的,可能富裕的家庭有给五角、一元的。就是这一角钱,也能把人乐坏,因为那时一角钱也能买到很多东西,比如说糖果、鞭炮、铅笔、作业本什么的。
这是小时候在农村过春节时最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一些事,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时常感慨苦涩和辛酸的童年和少年有过痛苦,也有过欢乐。但愿这份难忘的经历永记心头,见证时代的变迁,怀着感恩的心,赞叹新时代赋予我们美好的新生活。
农村过春节,习俗多多。
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吃米饭,过去我们这里米饭大都是黄小米煮的,家中栽有枣树的农户,这天还要给枣树喂米饭,让枣树来年结枣多多。
过去,过了腊八,农妇就张罗淘麦,磨面(过去用人推磨或牲口拉磨磨灭)。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一天,各家都要清扫厨房,灶门口贴灶爷像的揭下来,给灶王爷嘴上抹上糖稀,焚烧灶爷像,让其上天嘴甜只拣好听的报告玉帝下情,或有一说,糖稀粘嘴,灶王爷张不开口,就不会向玉帝状告下民。接着揭锅清灶,给风箱笈上鸡毛。
祭灶之后,家庭主妇就起面糊,面糊起好之后就和面蒸过年的馍。
过去蒸过年的馍,一大早就要起来和面,做馍需要一天。这一天,大人往往把孩子哄出去玩,尽量不让孩子在家,因孩子嘴无遮拦,好说,恐得罪了家神,蒸馍不光不大。当然,过去生活贫困,蒸白面馍也只是两锅,其余是做团子和菜馍。团子是玉米面中裹切碎的红芋块,菜馍是杂面皮包干菜。
腊月二十七八农家主妇还要过油炸丸子,炸卷煎,炸肉饼,一是人吃,二是给神灵上供。
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没三十的年份)中午贴对联。下午,家庭主妇在家包饺子,家中男丁去上林给故去的先辈送纸钱。晚上在灶门口贴上请来的灶爷像。
正月初一早起,家庭主妇下饺子,男丁放炮。吃过春节饺子,家庭主妇在当院摆上桌子,桌子上摆上供品,祭天,祷告天爷保佑全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男丁聚同族人到田野上坟给已故长辈逐坟磕头拜年,家庭主妇带着孩子到各家长辈屋中拜年,长辈端出焦叶红糖招待晚辈,并掏压岁钱。
我印象最深的春节习俗就是拜年:从初一天朦朦亮开始先给爷爷奶奶跪拜磕头后就随着大人到同家族的长辈家(爷爷的弟兄)拜年,集结一些晚辈到村东同族长辈家(爷爷的堂兄弟)拜年,因不出五服都算作一个大家族,见长辈都要下跪磕头的。(家家户户屋里地上都铺些麦秸之类的干草)上午街上来来往往地拜年的人很多,大人们见面双手抱拳作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话…小孩子感兴趣的就是放鞭炮,我在地上捡了一些没响的小鞭……
谢谢邀请: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家乡比较有威望的人,组织起了在一个地方摆上供品,上香烧纸,说叩谢上苍庆来年风条雨顺,五谷丰登。先由长辈叩拜,后按辈分行礼,最后到各自家中拜年问后,吃过饭后看一些活动,舞龙,舞狮高翘和一些民间戏曲等。
谢谢大家!
要说印象最深的春节那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因为印象最深,每过春节就会在脑海出现,早上5点左右我跟弟弟起床,穿上母亲做好的新衣服,因为是在农村柴火锅下饺子,母亲下饺子前先把两个饺子在柴火里烤熟,我跟弟弟一人拿一个烤的黑乎乎饺子,藏在门后吃完,因为小不懂也不问就跟弟弟藏门后吃完,长大后问母亲为什么要藏在门后吃烤的饺子呢?母亲说怕我们晚上出门怕黑胆小,过年吃了烤饺子就不怕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那里的风俗,我认为那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吧!
70 80后的朋友们,可还记得小时候家乡春节都有什么习俗吗?
我是80后记的我小时候我们的习俗是,年三十下午二点,我们村上老坟,各家各姓的人都会在年三十上午,提前收好份子摊钱买鞭炮 ,供品下午去上老坟,怀念先人,从村里到老坟上,一路上鞭炮齐响,大人小孩前呼后拥热闹的很,现在不让放炮了,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回忆 了。
记不太清楚了,大致说说。
一、节前,有清扫院子,打扫卫生,特别是扫墙,用竹竿子绑上干净的扫帚。老人说,灶王爷上天。
二、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吃团圆饭,放鞭炮。过了十二点,就可以相互间拜年了。这时候。村里很热闹,小孩子也特别精神,跟着大人串门。
三、年三十放的鞭炮,地上都是爆仗皮,初一早上不准扫地。
四、过年做的东西,放在大桌子上。放上已过世长辈的牌位或照片,一家人吃饭前,要祭拜一下。有的还在村口烧纸,叨唠几句,我们过得都挺好,勿挂念。请您回家过年!
五、过年,小孩子不能哭,哭了,一年都不好。
六、[_a***_]晚上,还要烧纸,送已过世长辈离开,不免又是一番唠叨。
七、过年串门走亲戚,要拿鲜肉🥩或者活鱼。主家要备好油条,一是当馒头吃,二是客人走的时候压篮子用。
我们小时候差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这一天算是比较期盼的。当然也不是因为相信灶王爷确实能上天言好事,主要是送灶爷会用糖瓜,可以吃糖瓜!
腊月二十四就是扫房子了,这是小时候最期盼的。扫房子的时候,把屋里的东西全搬出去。就到了捡钱的时候了。对于资金匮乏的童年,这是一笔巨款。
再有就是蒸馒头蒸包子,每年都会蒸很多,小时候家里吃不起买的馒头,都是自己蒸的,基本上会蒸够一个正月的!
二十九开始就贴春联了,以前是照着对联书,找人写。后来就是买了。还有换神圣码,换香炉。
三十,炸鸡头!炸套管!不是真的鸡头,而是用滚开的糖水烫的面,用筷子一块块放进油里炸,出来的形状像鸡头!套管就是把面皮几个弄到一起,一般是三片或者两片,叠在一起中间切一刀,翻一下放到油里炸!
又是一年的过年时,可惜再也感觉不到小时候过年的那种幸福了。我是一名八零后,我记得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就有好吃的和新衣服,而且还不用上学。但是最忙的反而是我妈,现在觉得我妈真不容易。
根据我们那里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过年了,腊月二十三就是过小年,在那一天,我妈就会把家中里里外外的都收拾一遍,到了中午的时候,我妈烧火,我爸掌厨,做一桌子好菜,吃饭前让我去放鞭炮,那天中午,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饭。
在随后的几天里面,家里就开始做米酒,蒸各种馅的包子,有糖包,有菜包,有肉包,每次都要蒸好几锅,每次蒸好了,就会喊我和我妹妹去吃,我和我妹就开开心心的拿起还很烫的包子,每次都是一边烫的呼哈的,一遍还忘嘴里送。
接着呢,就是赶集办年货,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公路,也没有公交车,要么我父亲开着家里的手扶拖拉机,要么就搭着别人的拖拉机,反正每次不管怎么样,都是村里一大批人一起去,有说有笑,在颠颠簸簸中向着镇上的集市去,回来的时候,都是一大车的东西。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家里就开始杀鸡宰鸭的,养了一年的鸡鸭就成了年夜饭上的美味。每次我爸就是剁成块的鸡鸭腌制一番后裹上淀粉,上油锅炸,除了鸡鸭,还有炸藕、炸排骨、炸鱼等等,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卤菜,比如猪耳朵、猪脸、猪舌、猪脚什么的,都是自己配料后卤的,我们就时不时的去厨房看看,如果看到什么好吃的,都上去抓几块就吃。
当然我们还有炸油条,我不知道为啥过年要吃油条,但是炸油条可以说是童年印象最深的事情,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些酵母什么,没有一定的技术,根本炸不好油条,而我爸就是炸的好的那个,每次到过年,就被各个亲戚请去炸油条,每次我妈埋怨到:“光顾着别人了,自己啥时候能炸上呢”。
到了腊月三十的时候,要去坟头祭奠先人,之后就是贴好春联,家里各个屋,只要有门的地方都贴上,然后就是自己家人一起团团圆圆的吃顿年夜饭,大人去打牌,小孩子看电视,那个时候,我们最讨厌看春晚,觉得春晚就是唱唱跳跳的,还不如电视剧好看,而且三十的晚上,家里要灯火通明,基本上电灯开一晚上。
大年初一,我们都是被鞭炮吵醒的,在早上吃完饺子(规定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然后就出去各家串门拜年,说一些吉利的话。
这就是我印象中过年的样子,也许说的有点啰嗦,请大家见谅,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你们过年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者习惯吗?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过年的风俗和饮食各有所不同,我是北方人,过年包饺子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有讲究,看谁的运气好,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会有好兆头。大连是沿海城市,饮食习惯有着自己的特色,大连过节或宴请宾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无海鲜不成席。过大年饭桌上少不了海鲜,各种鱼虾蟹贝类琳琅满目,有趣的是朋友圈里晒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海鲜,海鲜是过节吃食的主题。
本人70后,农村人,谈谈我小时候至今的习俗:
1、年三十前,杀猪宰羊。帮父母扫尘,打扫卫生,准备饺子馅,炸油饼。
2、年三十,上午贴春联,下午烧纸钱,祭拜去世的爷爷奶奶,晚上大家聚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
3、年初一,至初三去亲戚家拜年。
4、初七送垃圾,我们这从初一到初七屋子垃圾不许倒出去,只能到初七天一亮,赶紧倒到马路上,让过往行人踩踏,目的是赶走穷命,借到富人的福气。
过年的习俗和习惯,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习俗和习惯,我们东北大连地区过年有以下习俗。
我家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晚上六点前饺子必须下锅,菜做的差不多了,饺子捞出锅了摆好,给祖先排位先上一柱香,一家之主带领全家跪拜祖先排位,告诉祖先来家过年了,儿子孙子都回来了,然后全家吃饭。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饺子里放钱,吃到钱的人预示着一年掌握财政大权,吃到的钱要贴到春条上。春条就是祝福春天到来,阖家安康幸福的祝福语。
初一上午还要到同族长辈家拜年,如果长辈家挂宗谱还要跪拜磕三个头。初一上午还要给小辈孩子发压岁红包。
家里所有人要穿红袜子,新衣服,新鞋子,要踩小人迎新春。
我们地区可能我们家里比较传统,其他邻居家已经没有这些做法了。
这些做法我们觉得年味十足,对下一代有个传承,所以就一代一***下去,一直延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