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江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台江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贵州苗族姊妹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苗族姊妹节,苗语为“浓嘎良”,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办。
这是一个以苗寨青年女子为主角的节日,有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传统活动,被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在节日期间,苗寨青年男女们会换上节日盛装,一起欢度。
吃姊妹饭,是节日最重要的一环,姊妹饭也是姑娘们送给情侣表达爱意的信物。姑娘们将***来的野花野果研磨浸泡,得到有颜色的汁水,用这些汁水将糯米染色,蒸熟后就得到了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又好看又好吃。姑娘们的爱意,就藏在这糯米饭里。送给小伙子的糯米饭中,如果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一支筷子,就是让小伙子别单相思了;如果是方辣椒葱蒜,就说明姑娘不喜欢他。
节日期间,姑娘们会身着盛装,绣有各种美丽花纹、图案的民族服装,头发挽髻、戴上鸾凤银冠,佩戴耳环、项链和银圈,身上缀满银牌,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在会场上,还有精彩的活动,如斗牛、划船、吹芦笙、跳舞、唱山歌等。不过,最大的亮点,还是男女青年们在一起***玩耍,借此互诉衷肠,寻找伴侣。
关于姊妹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如有一说源自于《姊妹节歌》,相传很久以前,有对男女青年,男的叫金丹,女的叫阿姣,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达后互相爱慕,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可他们的感情却被父母反对。于是,他们只好偷偷相见,每次阿姣都用竹篮藏着自己做的爱心食物给金丹吃,年复一年,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
还有另一种传说,相传有个苗族大寨,寨子里女性很多,有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她们非常勤劳,上山摘果、下田劳作,还会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锈。还开垦荒山,造出了许多良田,种出了满仓的糯米,但这些并没有给她们带来欢乐。老人们看出了她们的心思,便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制成美味好看的糯米饭,招待远方的青年男子,以交谊择偶。如此,很多姊妹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以后就形成了姊妹节的传统。
2018年台江姊妹节将于4月29日举行,想体验“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推荐路线:贵阳—石桥—卡拉—三都—岜沙—高华村—占里—黄冈—剑河—台江—朗德—贵阳。
姊妹节农历三月十五!是贵州台江一带苗族男女的情人节!一般是某个美女喜欢上哪位帅哥后,约好三月十五这天带上要好的姐妹一起去帅哥家水田里***装捞鱼,而帅哥见了美约她和姐妹们一起到家中,妊酒好食并以五彩糯米饭款待!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台江苗族姊妹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台江县申报的苗族姊妹节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姊妹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苗族同胞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情与爱的节日,同时也是展示丰富厚重苗族文化和多姿多彩苗族歌舞服饰艺术的盛会,民族风情与人文景象蔚为壮观,被誉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藏在花蕊里的节日”。
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通过讨姊妹饭、谈情说爱、游方对歌、***捞虾、穿苗族服装踩鼓等一系列特有方式活动,再现了母系氏族和母权社会的婚恋遗风,她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纽带,是人文生态演化进程的一大奇观。
能否用一句话介绍少数民族的习俗?
能否用一句介绍少数民族的习俗?56个民族,56朵花,我是回族男子头戴小白帽,众人一看就知是***,女性结婚后要把脸用盖头遮脸只露双眼,众人就知道是已婚女性,这是***的习俗。
用一句话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的习俗就是:圣洁的水啊,泼啊泼。
就连敬爱的周总理都曾和傣族人们过过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盛大的节日,有700年的历史了,每年的4月13-16日,人们早晨起来沐浴,然后用纯净的水互相泼洒,驱除一年的霉运,来祝福来年好运。
1961年4月,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景洪,同傣族人们过节,联欢。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卦,头上扎着雪白的头巾,神***奕奕。傣族人们一见总理欢呼起来,争先祝福总理。
圣洁的水啊,泼啊泼,周总理也把水泼向人们,祝福人们。
那一天,永远难忘!
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还陪傣族人们过泼水节,真是人们的好总理。
缅怀周总理,总理和我永远在一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地方文化和民俗,如果你一定要用一句话来介绍少数民族的习俗,那就是,同为中华民族的传人都以中国人自居、以中华民族为傲!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这首歌我们大家耳熟能详,没错,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各个民族的特点吧!
汉族:中华名族之主体,男耕女织之风情。
满族:男穿青蓝长袍褂,女着旗袍梳京头,好歌舞,喜***,重礼节。
蒙古族:草原里、马背上奔驰,崇尚狼图腾。
***:头戴白帽,礼拜***。
藏族:壁画、酥油花、藏戏、唐卡多彩艺术文化。
维吾尔族:木卡姆,刀郎艺术舞遍天下。
苗族: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手拿芦笙走遍四方。
彝族:歌舞伴餐跳菜宴宾客。
舞龙嘘花的起源?
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历史源远流长,据民间传说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来文化与当地苗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记载,舞龙嘘花源于何时无法考证。
“自从汉代舞龙起,唐宋时代亮的灯”,据民间流传的“四言八句”和“花灯歌”所唱的内容来体现,龙灯文化源于汉代起。明洪武年间,汉文化进入苗疆,舞龙嘘花在台江开始形成。清雍正年间开辟苗疆,大量的军屯和民屯进入到苗族地区,带来了汉族文化。特别是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以后,外来文化与台江县当地文化碰撞交融,舞龙嘘花在走向成熟并开始盛行。由此可见,舞龙嘘花习俗在台江已有几百年历史。台江苗族认为“台江县舞龙嘘花据说始于明末清初”,有一定合理性。
广西桂林姐妹节的来历?
据说,从前边远村子里的姑娘年龄大了找不到男友,她们就凑钱聚歺搞文娱活动,同时邀请男青年也一起参加,从中找到自已心怡的人。之后就逐渐形成了每年一次的姊妹节。在桂林七星区蒋家渡一带每年都要过的,谁家邀请的客人越多,越有面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江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江过年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