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泰国傣族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泰国傣族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什么?
傣族人民的新年是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是新年的意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拓展资料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
***s://***.baike***/wiki/%E6%B3%BC%E6%B0%B4%E8%8A%82?search_id=5spt0pj7o6c000&prd=search_sug&view_id=8m77hi2njso00
傣族过年习俗:1、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2、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也叫浴佛节,是傣族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傣历新年,公历4月即清明节后第7天开始举行,历时3到4天。3、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还要赛龙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过节“丢包”定情。夜晚,广场上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欢闹通宵。现在,还增加了文艺会演、集市贸易等新内容。
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什么?
傣族人民的新年是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是新年的意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拓展资料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
***s://***.baike***/wiki/%E6%B3%BC%E6%B0%B4%E8%8A%82?search_id=5spt0pj7o6c000&prd=search_sug&view_id=8m77hi2njso0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国傣族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泰国傣族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