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潮汕过年习俗正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潮汕过年习俗正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潮汕正月初六有什么风俗?
在广东潮汕的正月初六,为送穷日。风俗是: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吊钱也可同时扔出去,称送“穷神”。
大年初六也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潮汕地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为何每隔两三天就要有一次规模盛大的“拜老爷”活动?
我是潮汕人。
我们对神的敬拜是比较频繁,大家都是抱着诚意和敬畏之心参加,也可以说是潮汕人的主要精神敬仰之一。
十二月二十四神上天,就是灶君(家神)上天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功过,然后玉帝按各家的功德罪孽,审批来年每个家庭的奖惩(家运好坏)。二十四至正月初五,玉帝下凡掌管人间。
除夕主要拜祖先。初一也拜神,初五玉帝上天,神下凡恢复正常管理。
潮汕乡村众多,每个村都有神庙,供奉不同的神,有的是相同的。
每村每年年初就会举行一次‘游神盛会’,巡游本村。最早的是正月初五,最晚的是二月二十,这两个多月(主要是正月份,二月份非常少),不是这个村就是哪个村游神,每个村都是每年的固定日子(从古代留传下来的)游神,去外地发展的人,都自觉回来敬拜神灵,感恩一年神的保佑,宴请亲朋,热闹非凡,其实也是每年一次亲朋大团聚。
所以,正月的潮汕地区,不是忙于请客就是被别村的人宴请,关系多的人,几乎天天吃筳席。
这也就让外地人就看到了天天都在‘游神赛会’。
其实原因很简单,潮汕地区大部分是以村为单位举办民俗活动的,你说潮汕地区得有多少个村子?大家各玩各的,举办活动的日期又不一样,结果就让不明情况的外地朋友产生了潮汕地区天天搞民俗活动的误会。
潮汕地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为何每隔两三天就要有一次规模盛大的“拜老爷”活动?按我的观察,并没有每隔两三天这么频繁,但春节“拜老爷”即拜神活动可能从腊月下旬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末才陆续结束。
潮汕民众的祖先,很多都是从福建甚至中原迁徙而来,可能是在逃避历朝的战乱、饥荒等等。他们来到潮汕一带定居后,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潮汕文化。潮汕话,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表达方式。潮州音乐,源自唐宋,是民乐的活化石。只有在潮汕这个相对封闭的现实版世外桃源,古代文化才能较好地传承下来。再有就是拜神了,敬天地畏鬼神,逢年过节祭拜神灵,是普通民众的朴素信仰。心中有一份敬畏,也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较年轻者有更现代的精神追求和信仰,拜神的做法仅限于部分家庭妇女、老人和商人了,这也是题主对这种节日经常出现的拜神活动不了解的原因。笔者也不太懂得具体的日程和细节,但对家乡老人拜神的做法也有粗略了解,大概是这样的:
腊月二十三,要送神,即“老爷上天”。神灵来自天上,他们跟芸芸众生一样,也有过春节放假悠闲的需求。焚上一炉香,感谢神灵一年的辛劳,让他们在天庭也与众神仙团聚,那才是他们的家乡呀。这种做法,很贴心很拟人很有趣。
除夕日,在庆祝佳节吃年夜饭之前,也需要祭拜一下家里、祠堂里的祖先神位和家里的“地主爷”即土地公公。其实我们不必把这类活动斥之为迷信,拜神可能也是在抚慰自己的心灵,表达各种美好的愿望。民众有敬畏心,社会的稳定更有保障,生活会更加和谐幸福。
潮汕地区其实不是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隔三两天就有一次规模盛大的"拜老爷"活动,应该是天天都有"拜老爷"的活动,这个活动是根据各乡村自古以来的规定进行的,所以从大年三十到初月24曰,天天都有一二个乡村搞"拜老爷"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乡村都程现一片欢乐的气氛,彩旗招展,鼓乐齐鸣,鞭炮宣天,非常热闹,这个活动充分体现潮汕的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向往和团结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提问者应该是想说潮汕各地的“营老爷”吧?如果是要问这个问题,那还得慢慢细细讲。
潮汕的正月,各地方大都会有一场盛大的“游神”巡游,会邀请到各种有特色的潮汕文化团体进行巡游。例如这两年被全国各地所知的潮汕英歌舞,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潮州大锣鼓队等等。往往这些队伍后面就有人抬着“老爷”进行巡游,有时“老爷”是在前面“开路”。
说到“老爷”,就得说到各种各样的“营老爷”,有正常在路面巡游的,有抬着在水里巡游的,更有甚者像打架一样的“拖老爷”,场面都非常的壮观,外地的朋友值得一看,就是要注意安全。
记得以前我们这白天“营老爷”,晚上还有“走安”、放“花篮”(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烟花),但是由于现在各种各样的管制,所以这种传统就慢慢在消失了,有点可惜了。
潮汕正月十***俗?
农历正月十四,在潮汕地区,除了试灯日,它还是“临水娘娘”的生日(顺天圣母诞)
习俗一:“拜娘娘”
临水娘娘陈靖姑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传说她是唐朝贞观年间人,是一个很有名的接生婆,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民间立祠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因此正月十四素有“拜娘娘”的习俗,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潮汕正月十五的风俗?
吊喜灯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此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到祠堂中,一面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通红,一面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元宵夜更是庄严、热闹。
做丁桌
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解放后,由于时代的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无人计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汕过年习俗正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汕过年习俗正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