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闽南除夕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闽南除夕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闽南人过年风俗?
闽南人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
蒸碗糕
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闽南过年饭放到什么时候?
在闽南地区,过年饭通常放到年初五。这期间,家庭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如围炉、守岁、吃团圆饭等。年初五之后,这些饭菜才会被处理掉。这体现了闽南人对于过年期间的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的重视。
福建厦门本地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厦门本地人过年习俗与讲究:
传统的过年习俗从腊月十六开始,至新年的正月十五,长达一个月之久。
腊月十六 尾牙:
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而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
腊月二十四 送神日:
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
围炉吃年夜饭
腊月二十九 除夕:
闽台两岸称为“年兜”、“年暝”或“二九暝”(即使这天是农历腊月三十,人们也习惯称为“二九暝”)。二十九当天要祭祖,贴春联,围炉吃年夜饭、守岁。
闽南过火来历?
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闽南过年的跳火群传说源于元朝未期,官府欺压更甚。三户人家养一个元兵,老百姓百姓不堪重负,元兵动不动就对在地居民虏掠鞭笞,民众无限愤恨。
就在民怨四起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同仇敌忾,共商义举,约定除夕年夜起义。
事前在饼中暗藏字条,各家传送,密告以“烧塔仔”举火为号,于中秋夜灭尽元兵。果然天应人意,一举义成。后来,跳火群的习俗保留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南除夕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南除夕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