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浦江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浦江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桐庐独一无二的风俗?
桐庐位于浙江省,其风俗特有的就体现在各个民俗节里,下列简单举几个:
1. 春节时,开明放鞭炮称“开门”,由男人泡糖汤,送长寿面服侍妇女
2. 元宵时,城乡各地龙灯、狮灯、马灯竞相出巡,在寺庙及村镇中行走。县城灯彩满街,通宵喧闻不绝。乡间各社庙于此前后聘请戏班演戏
3. 花朝时,就是二月初二,又说“百花生日”,县城尊奉这天为城隍生日,演戏迎社火,热闹非凡。
5. 立夏时,这天每家中午餐桌上都会有那么几个约定俗成的食品:鸡蛋,光滑不生疖;小笋,节节有力;花菜,不发瘀;蚕豆,眼目清亮;乌饭,蚊子不叮。农家还有用松花棵祭秧田菩萨的风俗等等。
上海有哪些民俗活动?
一年一度的豫园灯会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的上海松江地区便有了元宵闹灯的习俗。明清时期,上海元宵灯会已经非常成熟。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岁事》说:“肉馅馄饨菜馅圆,灶神元夕接从天。城厢灯市尤繁盛,灯塔烧香费几千。”元宵节半夜,灯市烟火繁盛,居民倾城出游,被称为“走三桥”。
民国时的《申报》曾经记载了城隍庙灯会的盛况。新中国成立之后,元宵灯会依然存在,期间因“***”中断,1***9年重新恢复。1995年,城隍庙灯会正式更名为“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简称“豫园灯会”)。之后每年,豫园都会以当年的生肖为主题举办灯会,为期十八天。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豫园灯会已经成了沪上新春佳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民俗活动。
今年是鸡年,灯会上的雄鸡高9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重量更是达到了一吨,身上有2017片五彩羽毛,光焊点就将近2万个,全是人工制作而成。
图说:今年豫园灯会中心广场的主题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励精图治谋发展”。
在“何氏灯彩”的第三代传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何伟福的记忆中,老上海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起了灯来,有鳖山灯、走马灯、荷花灯、荠菜灯,种种灯样,争美斗亮。大街上,还有用竹柏结盖的灯棚。黄浦江边,船桅上也都点起了灯。寺院前面,扎成塔形的竹竿,作为灯架,这称为“塔燎”。城外的农人,也会在竹竿的梢头挂起灯来,称为“望田灯”。
据何伟福介绍,上海元宵闹灯有其特点,一种是制成有头有尾的龙灯,由多人舞动,龙灯队伍有“灯牌”开道,上写“五谷丰登清民乐”;一种是用竹篾编制的球状的灯,叫做“滚灯”;上海还有一个习俗,如龙灯队伍遇上滚灯队伍,必定会发生争斗,被叫做“龙抢珠”。
“上海灯彩的特点就是风雅精细,价格也比其他地方要高。”何伟福说,“花灯要形神兼备,首先要将买来的铁丝用特制的工具一根根锉直,然后包上一层薄纸,再包上一层金纸,随后开始扎造型,最后糊上丝绸。其中,扎造型最花工夫,稍有不像,就要重新来过。”
上海年夜饭的保留菜。和北方吃饺子不同,上海的年夜饭保留菜真的是常变常新。由最早的八宝饭到流行水果羹,还流行过大王蛇。经过时间的考验,最后留在上海人民过年饭桌上的几个超级熟悉的菜应该是:门腔、松鼠桂鱼(茄汁款)、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每家每户应该还会有增补。
上海过年习俗禁忌:
1.年夜饭不能吃完,要剩一点;要讲吃好不可讲吃完;剩饭用红纸封好称“隔年饭”。
上海的民俗风情?
丁祭:上海旧时在春秋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为“丁祭”。嘉定的孔子庙是丁祭的活动场所,典仪相当隆重。
浴佛和诵经***: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之日,沪上寺院都得举行 浴佛和诵经***,同时山门外有庙会举行。
清明出会:上海旧俗在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初一日,有举行祭台会的仪 式。“出会”时排场讲究,前呼后拥,场面热闹。
放爆竹:年初一放爆竹,是上海人自古以来辞旧迎新的习俗,人们祈望着在新的一年里开门大吉。这天人们服装簇新,彼此拜年。
张灯猜谜:正月十五元宵张灯猜谜,弄堂里的小孩拉着兔子灯四处玩耍。黄浦江 中船桅和两岸高楼灯火闪闪、五光十色。
龙华晚钟:每年除夕之夜,龙华古寺都会举行撞“龙华晚钟”活动,人们欢聚在龙华古寺,撞108响“龙华晚钟”,祈安祝福。撞钟、听钟,烧头香,品尝越年面,观看百名和尚迎新祝圣延寿普佛仪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浦江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浦江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