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祁门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祁门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祁门有哪些民俗?
农历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祁俗过年的气氛,早在上年农历12月初8日“腊八”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大扫除,俗称“打扬尘”。午餐吃“腊八粥”,
到了农历12月23日晚,称小年夜,传说这天灶神上天,汇报各家各户1年之中为善为恶之事。因此,要“祝灶”(送灶),祝灶前,先将灶司锅上灶君庙整饰一新。灶君庙内设“九天东厨灶君之神位”。两侧左“供”,右“奉”两字。横额“司命府”,对联是“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祝灶时将一捆杉木柴(每月1根)共12根塞入灶司锅的炉口之内,然后祭礼如仪。祝词是祷告灶神扬善隐恶。祭毕年内不得再用灶司锅。
24日,称小年。一早正厅堂上开始供奉“容老”(其物形似中堂立轴,上有祖宗容像,或是文字列出历代祖宗牌位)铺陈祭器,设酒馔,焚香点烛,昼夜不息,至收“容老”之前,得早晚朝拜。
30日即除夕。这天债主逼债,商号讨帐,接踵而至,急如星火,穷人有“躲三十日”的说法。躲到吃团年酒时才可平安无事。
将晚,吃“团年酒”。即是家中有旅外的亲人,也给留个空座位,放上筷子,以示团聚。席上饭菜有讲究:饭必须是用饭甑蒸饭,量米的多少,须按每月1筒(每筒可以随意多少),1年12月要量12筒次。;菜除佳肴之外,具有特殊规定的,有炒青菜1碗,取其年头年尾长青之意。另外有1盘有头有尾鱼,象征年头年尾,年年有余(余与鱼谐音),都是不予动筷的,其它则不拘。
餐后“发灯”(兼有发人丁和满堂红的吉兆),随即辞年。辞年是幼辈向长辈行跪拜礼,长辈给幼辈讲祝福和勉励的彩头话,并赏有压岁钱。
余干梅娟历史名人?
公元前355年,越王无疆兵败被杀,“越以此散,诸侯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公元前281年,越国终于灭亡了。从此,越王后裔散退在浙、闽、粤山区,并各自分立。有一支越族人为躲避楚人,走到江苏无锡的皋乡,更姓为梅,成为这支梅氏的始祖。
到战国末年,这部分人之中一支形成梅蛮(梅山蛮),活动在祁门(今安徽黄山市祁门县)、古干越一带的皖赣地区。后来,梅娟的父亲迁居余干安乐乡(今余干梅港乡)定居,梅娟就出生在梅港乡梅港村。
梅娟自小生得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过人。秦统一天下时,梅娟率一支人马,跟随当时的越王经湖南醴陵至南海(今广东一带),居台岭(今南雄市梅岭一带),梅娟这支人马是有史可查的早期进入岭南的越人的群体之一。梅娟这批人马有多少?《南雄府志风俗》载始兴令魏琪文曰:“……越王尝驻台关而六千君子随隶版籍……”谓子弟六千。
台岭即今大庚岭,因远望山巅峰平如石台,故称台岭。台岭山下有一条河名叫浈水,南流入广东的南雄,再经韶关汇入北江,流至广州汇入珠江,直泻大海。由于这种地理形势,台岭就成为军事要塞。梅娟察看了地形,并筑城浈水上,“奉王居之”。拥兵据守,当地百姓称“梅娟城”。
中秋节全国都舞龙吗?
从地域上来看,中秋舞龙习俗主要分布于江南和岭南等地区。古徽州一带,包括歙县、休宁、祁门、婺源、黟县、绩溪等地,中秋舞龙长期活跃在民间;浙西开化、淳安等地同样有类似的传统盛行至今;曾几何时,上海浦东等地也流行着逢中秋必舞龙的习俗。在岭南地区的中秋时节,惠东的舞龙、佛山秋色赛会中的舞龙节目,均传统有自;香港大坑的舞龙活动则已传承了近一百四十年,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香港民众欢度中秋佳节的重要习俗。
以上这些地方的中秋舞龙有一个共性,就是所舞之龙主要是草龙,由于舞动时要在龙体上下插满点燃的香火,故又称舞香龙、舞火龙、舞香火龙。而江南地区的中秋舞龙,从草龙制作到起舞前的祭拜仪式,到舞动的过程,再到舞龙结束后的送龙仪式等等,更是大同小异。其中,历史上盛行的上海浦东香火龙就很具有代表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祁门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祁门过年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