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潍坊临朐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潍坊临朐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送米汤什么意思?
送汤米风俗的意思是已婚女子分娩,第五天或第七天(县城一带忌七日)娘家备米、面、鸡蛋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抚慰,称“送粥米”,寓意孩子健康,多福多寿。
送汤米这天舅舅大都充当姥姥的脚力,脚力人数根据送去东西多少而定,东西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和平常与亲邻交往情况而不同。亲邻送的东西多,粥米也较丰厚。20世纪80年代后,大都用拖拉机或三轮车前往,同去的还有出嫁的姐、妹、姨、姑等。
山东有哪些地方戏曲?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10余个市地。 这些剧种,除了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属于外地形成的梆子腔剧种流入山东外,其与皆是本地梆子腔剧种。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柳琴戏流行于鲁南、苏北一带因使用柳叶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流向胶东和鲁中北地区的肘鼓子,分成了东西北三路及本肘鼓等不同的支流。西路发展为五音戏,流行区域以章丘为中心,西至济南、历城,东至张店、周村一带。北路形成灯腔,流行于惠民、济阳、博兴、广饶一带。东路肘鼓子独成剧种,流行于潍坊、临朐、临淄、沂源等地。而本肘鼓又分别发展演变为“冒肘鼓”—茂腔和柳腔。茂腔主要流行于诸城、高密、安丘、胶县等地。柳腔主要流行于即墨、青岛、平度、胶县、莱阳、掖县一带。
溯源丨潍坊为啥叫“潍坊”?
“潍坊”其实是一个历史不是很长的称谓。
潍坊在解放以前叫做潍县,解放后曾有过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特别市等称呼。
关于为啥叫潍坊。应该是取潍县和坊子中的各一字合成的。
潍县的称谓是因为古时这里被称为潍州,潍州的称谓是因为这里有条河叫潍水。
坊子的称谓是因为在潍县通往安丘诸城的驿路上,曾有人在距潍县城六十里地处掘井,方便过往行人。为了让人们便于寻找水井,就在井旁边堆起石块。堆起的石块就被称为“坊”,后来在这里有人开店,服务过往行人,开的店被称为坊子店,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坊子了。
“风筝之都”潍坊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查阅资料发现,潍坊在唐朝乾德三年设潍州,明洪武九年改为潍县,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1949年6月改称潍坊市。
作为城市,潍坊大致形成于隋、唐之交。
解放前的旧称为潍县,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潍县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潍县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郑板桥,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郑板桥更是留有“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的诗句,成为当时潍县社会民生的绝佳写照。
1950年5月撤销潍坊市,并入潍县。同年11月恢复原潍坊市,属昌潍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隶属不变。1961年10月复置潍县。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为潍坊地区,潍坊市与潍县均属之。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区,设置地级潍坊市;同时撤销潍县(此潍县改为寒亭区),并入地级潍坊市。(qing)
潍坊,潍县和坊子的合称。潍县,乃胶济铁路的几乎是中心,坊子因有煤矿而支撑火车和发电厂。1948年解放济南和青岛的前提是解放潍县,这样胶济铁路就被***截断控制,成立了“潍坊特别市”。于是潍坊市诞生了!
潍坊,古称“潍县”,又名“鸢都”,中国新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潍坊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辖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临朐县、昌乐县、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4区6市2县 。
你逛过的最有意思的庙会在哪里,有哪些庙会值得推荐?
怀念石家庄的庙会
我是喜欢美食的人,尤其是比较平民的那种,而参加庙会则是我的一大兴趣,因为在庙会上,可以大快朵颐。随着年龄的增长,吃过的美味越来越多,就越觉得好吃的不多了,反而愈来愈怀念那些儿时时代的庙会,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吃,让孩子的我垂涎三尺。
我的老家在河北,即使到现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以某种庆祝方式来组织庙会,比如请xx神之类,当然不要跟封建挂上钩,这就是一场欢乐的聚会。一到这个时候,负责庙会的街道就开始竭尽全力去准备,花灯、马戏、杂耍、扭秧歌、舞龙、小吃美食、玩具等等,整个庙会都是风光的。四乡八邻的人都会赶过来,甚至远在外地的人也会赶回来,处于庙会中心的家庭就成了聚会的场所,都来凑一份热闹,也沾沾喜气。
庙会的准备就是各种美食和小商品,人们都凑在一起,然后就有各种杂耍出来,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看着、鼓掌欢呼着,整个庙会就走向了***。孩子们看完了这些活动,就直奔难忘的美食了。
首先是糖葫芦出场,金黄的糖衣下裹着红色的山楂,咬一口,脆脆的,酸酸甜甜的,这种熟悉的味道,真令人怀念啊!如果自己有钱的话,那是必须要买的,如果跟着父母,就开始拉着拽着父母的衣袖央求着,直到吃到嘴里才开心的放开。
在我的记忆中,崩爆米花的必须是老头,弄一个黑家伙的炉子在火上转啊转,孩子们都围躲在老头的旁边,直到砰的一声响,一股白烟过后,白花花的爆米花就出来了,然后孩子们一哄而上,去抢那些崩到外面的爆米花,连土都不会擦一下就塞到嘴里。不过,崩爆米花要自带玉米,崩完后满满的一袋子,真是一件神奇的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潍坊临朐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潍坊临朐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