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春运主体,古代的春运主体是什么

恒布 2024-08-20 34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春运主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的春运主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交通在受限制的情况下,春运是什么样子?
  2. 古代时候过年有现在的"春运"现象吗?
  3. 在古代,过年的时候,“春运”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 唐代春运价格全国统一吗?古人都是如何回家过年的?
  5. 2018春运正式开启,古人春节如何返乡过年?

古代交通在受限制的情况下,春运是什么样子?

感谢邀请,以下是我的回答:

古代受自然、礼俗“父母在不远游”等因素的限制,春运的主体也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古代的春运主体,古代的春运主体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距离跟现在相比不太远,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为了解决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回家时间

高速路”

古代的春运主体,古代的春运主体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时候过年有现在的"春运"现象吗?

没有,没有像现在一样专门为运送旅客回家过年的春运。

过去,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工作家乡、或者家乡附近,过年无需春运。离家较远、或经常外出的,就只有经商者、官员、将士、镖师等,这些人如果要回家过年,也是自行其是的,没有专门的运输机构。镖局、船运等单位或许有些业务,但也不成规模。

在古代,过年的时候,“春运”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古代没有“春运”。

古代的春运主体,古代的春运主体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运”一词首次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是指在春节期间发生的大规模的、现有交通压力过大的社会现象。

春运的几个特征:

一,大规模。当代的春运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亿人次

二,路程远。春运往往指跨省、甚至是跨地区的人流,近程的人员流动一般不会被认作春运。

三,周期性。春运往往发生在春节前后的几十天内,并且人员流向比较固定,比如从北京会老家河南的人,年后往往会从河南老家再回到北京。

导致春运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交通运力不够这么简单,实际上工业化后公司制管理和流水线的工作方式也是产生春运主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在固定的公司/工厂工作。为了管理上的便利、以及适应现代商业环境,大多数公司都会有严格的坐班制度,国家也出台了对应的法规来规范各公司的上下班时间,以及法定节***日。

显而易见,这就导致了几乎所有的劳动者都在同一时间放假然后准备同一时间回家。

古人春节回家过年,那时回家不是现在,火车飞机再远也能一天到家,近的一二百里路要三五天才能到,远的上千里路要半月二十天甚至一两个月才能到家。



近的徒步回家过年,徒步一天能走20至40里,远的租借牲口单骑如毛驴,马匹,或者牲口拉的轿车子,这样可以快一些每天可走一百多里甚至更多,



有水路的就方便了,那时候水运好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搭个船回家会快一些。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前后持续约40天,人口流动规模之大,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

那么,古人的春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受“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的影响,过年的返乡人口数量不会很多,距离一般也相对较近,返乡的也不是“外出务工人员”,而是以官员和商人为主。

据我国最早的一部释义词典《尔雅》中“岁名”条解释,年,在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

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现代人春运,为的就是能在过年的时候能与家人团聚。

愿旅途中的各位朋友道路通畅,一路平安

唐代春运价格全国统一吗?古人都是如何回家过年的?

唐代根本就没有什么春运,而且也不像现在这样有全国统一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所以就不会有什么统一价格。古代人出行骑马坐车或步行,需要走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回家过年需要提前几个月。

春运的形成,以及春运的来由

春运的形成,是由社会形态发展所造就的社会形式,并不是自古就拥有的,而是近现代才形成的一种新形式。它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主要讲述的是,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新形势下,所产生的大规模返乡客运流现象。它的出现,也正好印证了春节在华夏民族中的份量,是多么的深切。

对于这样的疑问,森蚁的解答是没有。毕竟在那个年代,社会形式下还处于农耕时代,信息的堵塞,和交通的不便,造就了那时候圈子的封闭,使得世世代代基本上都是务农的,所以也就无法形成如今这般宏大的春运场景。

那古人又是如何过年的呢?说起过年,古人的年味,确实比今天的我们还有风味。

因为古人对春节的重视,丝毫不亚于对神明的敬重,所以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是十分的讲究。尤其是在元旦过后,就开始早早地筹备起了年货,比如做年糕,制糕点,做腊肉等等,事关乎过年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参与进去,直到将所有的食材,器材都准备好后,才结束

当到了除夕这一天,大家就会一大早的开始忙碌布置起来,如清扫卫生,贴对联,贴门神,挂灯笼,掷桃木等,都是十分的讲究,直到做完这一切后,才开始忙碌起年夜饭的制作。

饱含年味的开始,化成一年又一年的期待,这就是古人对年的憧憬和热爱。但随着现如今生活质量的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以至于现如今,我们对年味的憧憬,也是变得平淡无奇,以至于所谓的流程,也从原来的繁琐变得洁简。这或许就是这时代下的一个缩写,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在它逐渐趋于平淡的过程中,依旧不忘初心的传承下去。

2018春运正式开启,古人春节如何返乡过年?

题主的问题不确切,因为古人根本就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春运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也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号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春运从早期的个人交通行为,到现在变成***强力介入,百姓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古代长期人口较少,直到清朝才上亿。过去国家对百姓出行管控较严,禁止农民大规模流动,连城市市民生活都要管制,夜间实行宵禁。全国农民除了***开发地方需要,由国家强制搬迁外,否则不得自行外出,连荒年外出乞讨都要管制。电视剧《贞观长歌》有个情节就是讲农民外出讨饭,地方官员不准,最后唐太宗下令才能出关。

所以古代人春节没有大规模回乡这么一说,一般人长年都在家乡居住劳作。在外为官的人或者长住京城或其它地方,直到老了退休后才告老还乡。当然,也有过年回家的,当官的一般是骑马或坐轿,普通百姓则只能走路或骑牛车、毛驴之类的,因为马比较少,如果遇到江河还得乘船。

解放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农村人只能种地,经商需要批准,所以也不存在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改革开放后,由于南方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许多中西部地区开始有农民进城务工,这才有了现在的春运。

这个问题激发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当今交通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都出现了春运这个大问题,那么在缺乏交通工具的古代社会,回家过年岂不是难上加难?

小编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人回家是十分困难的。

一、缺乏交通工具

在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发达,许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外出务工”的多为公务人士和商人,如果想回家,则要早早动身启程,以免耽误归家。而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大部分人靠的都是自己的双腿,准备好足够的盘缠,走一站歇息一下,然后继续上路。

隋唐时期,交通相对发达,而主道路基本成型则是在宋代,四通八达的驿站也给古人返家提供了歇脚的住处,也有专门运送归家的马车。

二、交通工具价格贵

有人可能想到了隋唐大运河,想到了坐船这种方式,但是试想一下,“水路”的花费又有多少古人能消费得起呢?

其次,在春运期间,古代官办、商办、民营的三大运输体系为了保证节日运输,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且费用比平时要高一些,最贵的要数马车,一天大约走70里,收费加上负重,大约100文。

想想古人,回家才是真的犯愁。也庆幸现在拥有高铁、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通讯网络也能够使我们与亲人随时保持联系,与古人相比,我们的幸福感倍增。


珍惜当下的生活,小编在这里祝大家度过春运,早日回家团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的春运主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的春运主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9579.html

相关文章

为什么有春运 英文,为什么有春运英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有春运 英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为什么有春运 英文的解答...

春运 2025-01-05 阅读1 评论0

深圳北站春运人流图示,深圳北站人流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深圳北站春运人流图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深圳北站春运人流图示的...

春运 2025-01-05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