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吕梁过年习俗表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吕梁过年习俗表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西吕梁地区过年有什么习俗?
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一直有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尘”与“陈”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清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洗福禄,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在山西的传统民俗中,也要在这两天集中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被称为“洗福禄”。
吕梁地区有哪些有名的文化习俗?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除中阳剪纸外,吕梁的“伞头秧歌”也在当地相当盛行。
相传,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是当地为了祭祀娱神而举行的民间歌舞活动。古老的演出习俗是,第一天,秧歌队先到村外祭祀田神、雨神、河神,然后拜大小庙宇,最后到山上送瘟神。祭祀时,众秧歌队员跪在地上,由伞头编唱祭歌,祈求神灵消灾免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天,开始在本村广场、街头、院落表演。本村演出三五天后,到邻村表演。演出结束时,还要到山上送瘟神,以示把黄河河岸各个村庄的瘟神都送进黄河。这体现了古老的自然崇拜,同时也掺和进了后世的迷信习俗。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的***形式。伞头秧歌的演出时间大都在春节期间,秧歌队的规模少则五六十人,多则可达二百至五百人,前面是打门旗和彩旗的人组成的仪仗队,接着是吹打乐队,然后是秧歌伞头和各种装扮的演出人员,与之配合的还有竹马、旱船、大头娃娃、高跷、狮子、龙灯等,各种民间社火融合一起,热闹非凡。
吕梁离石订婚习俗
离石的婚俗是先提前一两个月定婚,完了择日三六九订饭店请亲朋好友,完事,离石女往往不要彩礼。相反如果女方家是大款的话还会陪车陪房陪现金20万。农村现在还陪2万呢,能找到离石女,那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你还记得小时候在吕梁是怎么过年的吗?
其实我是15岁初中毕业来的铁岭上的技校,小时候是在康平北三家子现在叫康平监狱度过的。
我是73年生人,在80年代左右那才是盼望过年,因为过年能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菜,很多菜真是过年才吃得到。平时妈妈是不舍得买的,叔叔婶婶十几个人吃的热热闹闹……
放鞭炮是最期盼的,平时也没有卖的。而且不响的鞭炮不舍得扔,把鞭炮纸扒开,药倒在***壳里,在接根药捻用火柴点着,“嗤”的一声从***壳里喷出一股火焰,好看极了!
那时候也没有灯会,只有由***组成的高跷秧歌队各大队巡演,他们都是坐车来,到村口就下车,在唢呐和锣鼓的喧闹中边跳边进村。还有舞龙舞狮的,划船骑驴的……都是戏曲人物扮相,丰富多彩!
还是很怀念小时候,虽然现在条件好,但是没有过年的气氛,吃的穿的都跟平时没区别,也没有亲戚都在一起吃饭的亲热场面了。
条件不好时是有期盼,心境不一样了。但是也要感谢现在的社会使我们能有更好的生活,过去的就当做情怀去怀念吧!
年三十,上午看大人贴对联,中午吃翻身火烧,下午就换上新衣服在小卖店买爆竹找小伙伴一起玩,到了晚上就开始把有“仇”的小伙伴家的对联给撕了。院里扔个小地雷就跑。大年初一跟兄弟姐妹,相跟的给长辈拜年……满满的回忆,一两句说不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吕梁过年习俗表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吕梁过年习俗表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