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甘肃过年做饭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甘肃过年做饭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天是小年了,武威市有杀鸡来祭灶,烙灶干粮习俗,你们那里呢?
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习俗我认为大体都一样,典型的习俗就是(祭灶),表现形式是在灶台上献上灶干粮,上香化裱,叩首。杀鸡啊啥的我们这边也不主要讲究,现在生活好了,好象也不怎么在乎小年的重要性,在我们小的时候一天盼望的过小年,过了二十三,过年还有正七天,因为过年要吃好的,所以,小年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重要。七天以后的过年就好象过神仙的日子,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过去的神仙还神仙。我的回答就这些如果不对请斧正!
山东胶东一带有这样的说法,过了小年就是年,腊月23这天是“小年”,家家户户要贴灶王爷的画像,我们管他叫“灶目头”。
灶目头上面有三个人物,左边是前妻郭丁香,右边是新欢李海棠,灶王爷坐在中间。
灶目头要贴在灶台上方,到了晚上,要给灶王爷和两位夫人做面条吃。我们那里人都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碗杂面汤。吃了这碗杂面汤,保佑锅里不断粮。
值得一提的是灶王爷名字叫张郎,以前有这么一出戏叫《张郎休妻》,说的是前妻郭丁香是一个贤惠勤劳之人,后来被李海棠这个小三给迷住了,于是就把郭丁香给休了。结果后来张郎瞎了眼,李海棠因此弃他而去。
前妻郭丁香得知张郎瞎了双眼,日夜照顾,后来张郎眼睛好了,知道是郭丁香在照顾自己,羞愧难当,一头撞死在锅灶上。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腊月23这天定位灶王节。
不过随着百姓生活的提高,以前给灶王爷吃的是杂面汤,现在都改成饺子了。
董青岛供稿。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我是辽宁兴城的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灯笼,糖块,鸡鸭鱼肉,水果,冻梨,冻柿子,春联,鞭炮,挂历…
甘肃省有哪些习俗?
甘肃的风俗文化有:迎喜神、烤制年馍馍、耍社火、黄河灯会、打秋千等。
1、迎喜神
正月初一是四时之始,一切讲究早。在天水,各家各户要早早到附近的庙里烧头香;过去没自来水时,要早早到泉里担回一担水;早饭要吃早,吃完早饭,要早早地去迎喜神。
2、烤制年馍馍
赶制过年食用的馍馍对金昌人来说是大事情,重要的是要在烤馍馍的三天前发酵面粉,和面,备好各种锅盆面板等使用的物件。袖子高高的撸着,屋里屋外,案前锅旁,人们在灶口炕台忙的不亦乐乎。
3、耍社火
新年舞社火是甘肃各地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载歌载舞,题材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大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舞,腊花等。
4、黄河灯会
在甘肃一些地方流行黄河灯会,这种灯会,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形成一种阵排天地,势摆黄河的玄妙。一般先选择一大片空地,在其中竖立一根大杆上面悬挂旗幡,相当于灯阵的中心,然后围绕大杆,灯阵布设365根灯,然后按照一定规律,将灯杆连起来。
5、打秋千
甘肃的民间民俗?
1、除夕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2、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交九”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夜间渐短各家要吃冬至饭。有的人家吃肉汤面条;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条做饭;也有人家吃“杏皮坛***”,也叫“擞耳子”;也有吃羊肉香头饭或臊子面的民间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3、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爷上了天”的歌谣。是日晚上约八点左右,户户提前备灶书、灶糖、灶干粮、灶马,并备一碟碎麦草,拌几粒豆,子均供于灶神牌位之前焚烧,意示送灶爷上天庭。民间传说灶爷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腊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过了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购置年货,制作食品菜肴,拆洗衣服,打扫房屋,准备过大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过年做饭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过年做饭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