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情景表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情景表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期间你的家乡有打锣的吗?你最喜欢农村的哪些习俗?
没有打锣的习惯。
我这儿过年的习俗很多,就拣几个来说一说吧!
一、过年不喝汤。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年饭的时候,说是喝了汤,出门会碰到雨的。
二、初一那天不准扫地,即使真要扫,也要把垃圾往里扫,不能扫出门,说是“扫财”了!
三、腊月二十四接“祖宗”,堂上摆满供品,烧香放炮,磕头跪拜时面朝门外;正月初四送祖“祖宗”跪拜时面向屋内,表示“请”祖宗回家的意思……
过大年是我过最传统最主要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是北方人,说说我们这的风俗,有传统大秧歌,秧歌队有锣鼓歘,所以说有打锣的,但不是单一打锣,而是锣鼓喧天,
过年期间,最喜欢的就是玩“社火”。用彩车把装扮好的小孩绑到蕊子上,都有名堂。装扮的有“嫦娥奔月”,“穆桂英挂帅”"红楼梦""西厢记""孙悟空"等等。车队排起长龙,锣鼓队前面开道,还有彩旗队,秧歌队,高翘队。招摇过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赞][赞][赞][赞]
说实话,现在过年不比以往了,小时候过年吧,耍龙灯,有日龙(白天舞)夜龙(晚上舞)敲锣打鼓,几十号人,浩浩荡荡,一家一家来,家家高高兴兴接龙灯,这叫有喜气,接财气。花炮,炮竹响不停,那叫个热闹啊,现在,很少咯,很多习俗都少了,甚至没有了。年纪人在家打几天牌又出去打工了,老人家又没那个力气。年味越来越淡了。
农村地区过年的时候一般都有什么活动?
农村过年会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活动?身在山西晋城的小编就来说一下我们这边的活动吧。
首先肯定是准备年货啦,自腊月十六以后,各家就会陆续开始做年货,这个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乐趣无穷!大家都知道,山西面食甲天下,以面做成的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这也是山西过年相较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地方;再加上其他食材的配合,更加增添了美感。小编知道的有:枣糕(有基本形状的,也有飞龙等富含文化气息的)、麻花、疙瘩麻糖、炸肉丸、鸡脯、过油肉、粉皮鸡等,品类丰富!小时候真正感受到过年氛围,就是看到大人们准备年货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
说完了吃,该说说文化活动啦!虽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觉得过年没那么好玩了,但继承下来的传统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这边的活动有:祭灶、写对联(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压岁钱)等。要说到比较大型的活动,那就是跑旱船、踩高跷、打铁花(这应该算是比较独特的了,很漂亮哦)、舞狮子、耍百戏(梆子和落子还不错),到了元宵节还会有赏灯、猜灯谜等活动,很有趣。对于成年人来说,过年最好的最让人激动的活动,绝对就是聚一桌打***或者喝酒谈心。朋友们一年未见,在外颠簸久了,总是需要说说自己的故事。
总之,过年这段时间是最忙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候!随着经济发展,大家也有更多的钱去旅游,所以每年以旅游的方式过年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以上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
在我国过年,北方和南方的习俗都略有不同。农村和城市也略有不同。但大体都继承了传统,一些活动也都有相近。
相比于城市,农村过年的习俗讲究挺多,也格外有趣,不仅沿袭了我国传统,还让节日有了份浓浓的乡情。
我们就说一下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农村在过年的时举办的一些活动。过了小年就张罗着过大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一定得洗澡,仿佛要把一年旧的、脏的东西统统去掉,然后干干净净地准备迎新年。或许这也是迎接新年最直接的寓意吧。
腊月二十八就必须贴春联、窗花了。古语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_a***_]、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这个习俗人们都知道,是源于古代的"桃符",意思是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这天也一定要做祭拜活动。这点南方北方都相同。祭拜,上坟,供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老祖宗,与祖先、仙逝的长辈能同在的祝愿。也往往是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必修课。
这些所有的序幕都为一个最重要的压轴戏——除夕。这是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过年啦,大幕拉开,除夕重头戏正式开场!这天普天同庆,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炖骨头,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美好祥和,团圆的节日气氛浓浓的不愿散去。
在乡村,过年都办哪些活动?当下,已迈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乡村正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正迈步新时代,乡村正显新气象。当下,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的年味也逐渐转变,原来的鞭炮声逐步减少,随着送文化下乡,乡村的锣鼓声、歌声、笑声日益增多。
当下在乡村,过年由原来的俗逐渐转变现在的新。过年,当地***文化部门都会组织送戏、送文化下乡活动,还有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总之,过年,乡村充满着新年味。春节,乡村有戏、有歌声,农民有笑有乐。
农村过年可热闹了,三十哪天最忙,三、四点钟给自家大小门贴对联放鞭炮迎家神;晚上七点全家人给自己老先人送纸钱,一般在自家大门外烧点结束后,全家人大小都坐客厅吃年饭、大人喝酒,小孩、女人喝饮料,按照辈分大小都要给小孩发年钱,一起坐夜到零点开始放大中小各种炮,特别是花炮最受小孩爱看;大人到本村神庙给神象叩拜、上香烧表,以求来年全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庄稼丰收;第二天正月初一,九点到十一点全村人选一个地方出行后,开始给本村老年人拜年,互相吃喝;正月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点花灯笼,吃汤圆结束后,年就也随着结束,开始新的工作!
我只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的一些情景。
在过年三十之前,父母总是要叮嘱我们过年时千万别打掉东西,比如不能打破碗等。打破了东西家里的人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妙的。并且会举例,如村里某人年三十时摔破一只碗,夏天时就不幸在水塘被淹死了。……虽然说带有迷信的色彩,但确实也是事实。所以,现在每逢过年时我也会象父母在世时一样提醒家人。
大年初一时,洗漱好以后,首先要跟自己的长辈拜年。如先向祖父母拜年,然后再向父母拜年。……
你知道有哪些消失了的过年习俗?
感谢邀请!
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过年没什么意思,年味淡了!我想,这个“年味”,应该跟年俗有很大的关系。过年,过的是习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组成了中国年味。而习俗,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仪式感”。当今社会,我们对仪式感的淡化,也就冲淡的所谓的“年味”。
当然,说完全消失,也还不至于,就本人的记忆,只能说是正在消失。
比如关于小年后每天年俗的安排,“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到处走”,记得小时候,大人是基本按照这个民谚来安排每天的事情,作为小孩子,感觉每天都不同,充满了乐趣。而今的我们,都悲催地在上班呢,哪来的“闲心”?
比如“贴年画”,我的家乡是“二十八,贴花花”,每年这一天,父亲会把年画对联准备好,教我们贴,后来贴年画就成了我每年的“重要工作”。而今,我都好几年没贴过年画了!
比如,春节走亲戚:初二去舅舅家,雷打不动的,初三姨家,等等。现在,直接叫到一起下馆子,算是全走了,情味和乐趣却也少了。
再比如,我家乡的元宵“打铜器”,以前是民间自发的,大点的村子都有自己的队伍,年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每天晚上都出队,到附件村子表演,还可以请到自己家里表演(当然会给礼品),现在很少了。虽然也还有统一组织的比赛,但已不是当年的味道。
再者,现在禁放烟花爆竹,过几年怕是这个习俗就没有了。
以上是个人经历过的一些,您还知道哪些,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情景表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情景表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