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白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电白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东年例文案?
广东年例,又称为“年例大巡游”,是广东省粤西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湛江、茂名、阳江等地区的年例活动最具代表性。年例盛行于粤西鉴江、罗江、九洲江、漠阳江流域地区,尤以吴川、化州、高州、电白、阳西等地最为热闹隆重。
年例活动起源于明清时期,历史悠久,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在年例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游神、游灯、点灯酒、放烟火、烧炮仗、做年例大戏、飘色、泥塑、花桥、年例宴等等。这些活动旨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年例期间,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年例大巡游是年例活动的重头戏,通常由数百人的队伍组成,包括舞龙舞狮、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表演等等。巡游队伍会沿着街道行进,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除了巡游表演外,年例期间还有各种美食和特色小吃,如年糕、糖瓜、粽子、糍粑等,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总之,广东年例是一项充满欢乐和祥和气氛的传统节日活动,展现了粤西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盛大庆典,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何粤西地区会有年例?求年例的由来?
我住在茂名市中心城区。我所住的地方旁边的城中村,今天就正好是年例。
年例起源和如何形成是很难拿到历史实物来证实的。从资料看,人们最多是找到清朝的古籍的一些记载,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光绪《茂名县志风俗》的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实际上,年例是各村各地同名同期的。各村有各村的年例。除了春节后第二天即年初二就有,一直到年底都有。其中,春节后一两个月最集中。到秋后,很多地方又有一个“翻秋”年例。
年例形成一时找不到更多具体文字记载,但是,有年例的地域范围主要在茂名下辖的高州、化州、电白、茂南绝大部份,信宜的小部份和湛江及阳江的一部份地区等。这个地域与冼夫人的信仰和崇拜地域基本重叠,这就为人们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线索。
(冼夫人史迹分布图。我拍于高州冼太庙)
有研究学者认为,年例来源于冼夫人传令各地各寨各洞的集结,操练,练兵,庆典。
正好,在同样祭拜冼夫人的海南海口附近,有一个“军坡节”,也与“年例”差不多,也是客人汇聚,游神,庆典,拜祭。也是各地各村同节不同期。据学者研究,也是源于各地各寨各洞的操练和演兵。
(海口冼太庙)
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有年例这回事,上次看bilibili小池赶海,看见他们那过年每家每户尽然都摆起了酒席,好不热闹,比起我这过年气氛天差地别,吃完这家,又去下一家亲戚朋友那拜年,而且不同乡镇尽然办年例日子也不同,瞬间觉得这里面很有学问。
了解了下,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
有种说法,年例由元宵节衍化
很多地方的年例时都张灯结彩,颇具庙会性质。随着汉唐以后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于是民间便把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等扩大化,每年都热闹地举办一回,后来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庆——年例
不管怎么样,年例绝对是粤西地区一年来最重要的节日
粤西人历来外出揾钱为主,如出海***或到外地赚钱,一年集中回乡时间多为春节和祭祖两次,亲戚朋友要相聚就要全村约定统一时间,即是该村年例日,其他时间谁想来探亲访友都很难遇到主人在家,时间长了形成习俗,应是粤西年例长盛不衰的基础因素。
年例游神活动并不仅限于粤西地区,而是闽文化系皆是如此,如潮汕地区,福建,台湾等都存在。
粤西地区的年例有几个特点
1.闽文化体系,从仪轨,队伍组织,祭神打醮等上讲,比较相似,多为道教特色。
2.本土文化特色,如滚荆棘,上刀山,下火海,穿令箭等属于早期本地百越少数民族遗存。
3.广府文化特色,如各类庙会飘色***等属这类。
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白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白的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