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麒麟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麒麟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客家舞麒麟的起源?
客家舞麒麟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山西五台山竹林寺,是客家人从江西带到南粤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是在螳螂拳***的基础上,根据农耕文化时期农民们四季生活和劳作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创编而成。麒麟舞是坪山古老的民间客家文化传统习俗,背后蕴藏着深厚的中华传统麒麟信仰文化。人们通过“舞麒麟”来祈求良好愿望得以实现。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主要流传于宝安区大浪街道大船坑、水围、浪口一带,以大船坑为主,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客家民俗的典型体现。大船坑舞麒麟以“麒麟”为主要表演道具,其长约六米,披红挂绿,鲜艳夺目。整个舞蹈由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青、游花园、打瞌睡、走大围和三拜等套路组成,之后伴有武术表演。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比较全面、完整地继承了先辈舞麒麟的套路和表演技法,在深圳地方传统舞蹈中具有代表性,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定影响力。
如需更多关于“客家舞麒麟”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论文获取。
舞狮跟舞麒麟的区别?
舞麒麟和舞狮在表演范围、发展历史等方面有所不同。
表演范围:舞麒麟的表演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舞麒麟原本仅仅是在皇宫中的表演艺术,一般会在***各类的庆典中进行演出。后来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演变,在明末时期,渐渐由***宫廷流传到民间。而舞狮相对来说会比较常见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新店开张或者遇到喜事时,人们都会请一支舞狮队来做表演。舞狮能够更好的烘托热闹的氛围。

发展历史:舞麒麟在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由最初的一种图腾、一种信仰逐渐走进文学领域,最终走向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而舞狮起源于三国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客家民俗有哪些?
在客家地区,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祠堂门前或者左右两侧竖立着,看似一支直指云霄、风驰电掣、稍纵即逝的利箭,又似一支春风化雨、破天荒、直指苍穹的笔。人们不免好奇常常会驻足观赏,同时也对这样一种特殊的建筑文化不知何意。
其实这是一种客家地区崇尚文化,标榜功名,激励后人而立的石桅杆。它是由笨重的花岗岩材质制作而成,高数米,远远望去好像一支巍然耸立,直向云天,随时冲破云霄的飞箭射向远方。而这些建筑物,在客家地区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所谓十里不同风,各地又有所差异。有的圆、有的方,有长也有短,并在柱上雕刻有各种图案及文字。
客家人历来崇文尚武,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为表彰考取功名者(历朝文武状元、进士、举人等)都会在祠堂前立上石柱以昭彰,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笔是客家人崇文尚学,作为科举应试的象征,又以笔为晋升的阶梯因而受到尊崇。构建这样的建筑,其目的就是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标榜功名,激励后人。所以客家地区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尊师重教、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
客家人是中国江西、广东、福建本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所以,客家风俗民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民俗大概归总为以下几种:
1、做茶果
凡大时大节前,如春节、清明、中秋,家里的女性长辈便喜欢聚在一起做茶果,“糍粑”、“甜皮咸馅”、“喜粄”、“印粄”等等。如今这个场景越来越少见,再到我们的下一辈,估计就只能从照片和明信片中再现这个温馨的场面了。
2、婚庆嫁娶
客家人的婚嫁习俗最繁琐,同时也是将中国传统保留得最好的。譬如新娘入夫家门之前头顶“米筛”,寓意就是“米筛顶头千百眼,满屋哥叔做官回,满屋哥叔赚钱归”。别以为这是老土的做派,连乐坛天王陶喆结婚的时候,他的妻子进门前也得顶着个“米筛”。
3、拜山祭祖
客家人最注重祭祀祖宗,本地简称为“挂纸”。以前多在秋天祭拜,如今也有春秋两祭。祭祖一般是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这种情况下全族或全村都一齐出动,规模盛大,队伍往往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人;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4、节日围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麒麟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麒麟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