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年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年农村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农村过年各地风俗是什么,有哪些风俗消失了?
感谢邀请!我是萧二郎!在咱们中华大地,过年是传统节日。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每个地方都有着不一样的风俗。记得在孩时,穿新衣、放鞭炮、耍龙灯、吃年糕、踩高跷在过年的时候都是必须的。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可以穿的新衣服肆无忌惮的放着鞭炮,约着小伙伴一起踩着高跷去看龙灯,顺便去谁家吃块蘸着糖的年糕。现在不一样了,新衣服还是有的,只是现在条件好了,随时都可以买着穿,没有以前的那种期盼;龙灯也是不会少,毕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要传承的;鞭炮也还是可以燃放的,只是家长们管得多了,这个地方不能放,那个地方不安全,完全没有小时候的味道;年糕——这个还得细细的说,小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年糕,这是必不可少的。几户人家约好时间,提前一天将糯米用水泡着,等到第二天将米淘洗干净放入木桶中,然后架上大锅蒸熟。待糯米饭熟了就开始体力劳动了。主家将刚出锅的糯米饭放入木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手握长锤轮番捶打,直至完全看不到米饭,变成了一团热乎乎的年糕,而后几个女人熟练的将其揉成几十个似桔子大小的圆团,均匀的放在一块案板上。等到全部揉完盖上另一块案板,就该小伙伴们上场了。小伙伴们争吵着跳上案板,在上面蹦跳已便将圆团压成扁而圆的糕块,大家好不热闹!现在都商业化没人做年糕了,大家都是在市场上买上几斤做个寓意。高跷更是没有了,只是我还念想着孩时的样子,给孩子们做上一副高跷,让他们在自家院子里玩一会。孩子们也不大喜欢,玩不了一会就去看电视玩手机了。
小时候过年,期待着新衣服,买好新衣服还舍不得的穿,每天看一次,一定等到大年三十当天才穿,总有一种对春节的期盼,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吃完年夜饭最期待放花炮。然后一群小孩在一起各种玩耍。现在过年,没有一点期盼,新衣服随时都在穿,花炮随时可以放,压岁钱随时可以要,再也没有当年那个感觉,吃完年夜饭只能睡觉了。
你们当地农村过年,有哪些主要民间习俗流传至今?
过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较多: 守岁,吃年夜饭
看春晚
放鞭炮
上香 烧元宝
吃水饺
贴对联
压岁钱
团圆
老家梅州,年二十五叫做入年,这个时候家里不能吵架,自己不能说脏话,大家开始贴春联。一般这个时候也是最忙的时候,农村家里都会开始蒸甜板,柴火蒸一整天才能蒸好,等甜板凉了后切成块,四四方方的送礼,自己一般吃边角料。
年二十五开始上山祭拜祖先,我们梅州那叫挂纸。如果年前没有时间上山祭拜,一般都在过完年后上山祭拜,不过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年三十晚洗澡换新衣服,十二点准点接财神放鞭炮烟花,年初一到年初二不可以扫地。很多人会在接完财神后到庙里烧香财神。
年初七开始赏花灯,一直到二十几都还有赏花灯。我们那赏花灯一般就是过元宵,同一个镇不同时间过节。老人都说我们这边就是为了错开时间,亲戚间才能互相送礼请客。
我们那几条村都是出来工作就要给老人小孩派利是,不管你有没结婚,但都是派给自家亲戚的。老人派大的,小孩派小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年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年农村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