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北习俗过年忌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东北习俗过年忌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北民俗忌讳?
东北民俗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但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喜欢直来直去,讨厌绕弯子的人,忌讳背后做小动作。讲话唧唧歪歪的最烦人,十个东北人十个受不了。还有做事磨磨唧唧的,像唐僧那样,来到东北一定会被打死的。
再就是有不想打架的,就别叫板,敢叫板就是有见血的准备。
东北三省春节有哪些习俗?
小时候在吉林的一个山沟子里过春节,那是一个军队的一个团级编制的一个连队。还记得春节前几天,兵哥哥们上山砍来一汽车的松树枝和松树树干,在部队大院门口用松树树枝搭建起来一个翠绿的大门,大门上沿挂了四个手工制作的大红灯笼,特别有节日气氛,我们这些军队家的小孩在附近老乡家的小朋友面前特别自豪,感觉特有面。
东北山区和农村过年有挂***的习俗。现在冬天会农村过年,一般家庭会把灯笼挂在院子里或者高门大院大门门框上,也有标新立异的家庭,会竖起一根三五米高的高杆,顶端挂着一个大***随风飘荡,远远望去,有种孤零零的感觉。城市里一般也会挂灯笼,一般挂在阳台上。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些人家不挂灯笼了,一串串的彩灯五颜六色的也很烘托节日气氛。
东北春节的风俗,总体来说体现一个“闹”字。比如踩高跷扭秧歌,高跷讲究的是高,踩着一人高的高跷,还要做出各种惊险动作来。大秧歌要扭出浪劲来,手里面手帕上下翻飞,很是热闹。前几年我供职的单位,春节过后第一天,附近农村的秧歌队会组团来闹新春。公司办公室提前要准备数条香烟,加上几百块钱。每到一个村子的秧歌队,结束后会送上两条香烟和二百块钱,这时候领头的汉子会高喊:东家赏香烟二十条,人民币两千元。其实这些人戗风可冷的,中午都是自己带的饭,不是图这几个钱,就是喜欢热闹爱玩。现在这些活动在十年前左右已经不允许了,这些秧歌队还存在,只不过不到国企大公司了,而是到一些私企民企去玩去了。
剩下就是窜门子,农村由于是农闲,正愁没事干,过年家家都要年嚼(零食),所以就东家走西家窜,叫窜门子。我家虽然是在市里,由于有小长***,正月十五之前也会会农村去闹闹,逢人拜个年,送点糕点果子之类的礼品。不过这些习俗由于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慢慢的农村的这些亲戚都搬进楼房了,窜门子的也越来越少了。
东北过年挂灯笼的讲究?
在东北,挂灯笼的讲究包括以下几点:
1. 材料选择:灯笼主要选用红色和金色作为主色调,寓意吉祥和财富。灯笼的材质通常是纸质或绸缎质地,制作精美。
2. 灯笼形状:东北地区的灯笼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代表团圆和平安。有些灯笼还会加上传统的花鸟图案或福字,寓意美好和幸福。
3. 悬挂位置:灯笼通常挂在门口、窗户或院子里的树上,以辟邪驱灾,保佑平安。有些家庭还会在屋内挂上灯笼,营造节日氛围。
4. 点灯仪式:在除夕夜或初一的早晨,家人会一起点亮灯笼,象征着团团圆圆、家庭幸福。
东北人过年什么时候扔垃圾?
东北人过年扔垃圾的时间一般是正月初二。通常来说,北方人认为过年当天和第二天扔垃圾是不吉利的,不能把垃圾放到新年的第一天扔,因此通常都会等到正月初二才回把垃圾扔出门外。除此之外,过年当天环卫工人一般是休***的,没有人进行垃圾的清扫工作。
嗯无论是哪里的人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人每天都可以扔垃圾,过年的话,最好是把初一过了之后扔垃圾,打扫卫生比较好,因为初一的时候大多数都认为这天不适合扫地扔垃圾,因为可能会觉得把财运好运都给扫走了会不吉利吧,这是老一辈人的思想年轻人就是无所谓了
东北人过年大多沿袭了满族人习俗,比如腊月二十三糖瓜把嘴粘,用麦芽糯米做的大块糖粘灶王爷的嘴,意指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腊月二十四家家扫房子,这一天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腊月二伍都把肉来煮等等。说到春节哪天扔垃圾,一般大年初一不扫垃圾,即使必须扫也要从门口往屋里扫,防止财富扫出去,这一天禁止倒垃圾。转天正月初二就可以了。
在东北大年三十的晚上不能丢垃圾的,那么只有等到正月初五了。这一天在早晨响着鞭炮就把垃圾都倒出门外。因为正月初五俗称“送穷”,所以将垃圾倒掉就是将这一年的穷鬼送走。
送穷还有许多别称 ,如“送穷”“赶五穷”等。初五是春节的尾声,也是年后新生活的开始,所以也叫“破五”,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包饺子去祝贺。
东北人大年初三扔垃圾。
各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习俗。在东北,[_a***_]初三是“扫帚日”,这天大家要清扫室内卫生,并且把初一初二的垃圾丢掉;在山东,大年初三这天是回娘家的日子;而甘肃人民在大年初三的这天,有送灶神的传统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北习俗过年忌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北习俗过年忌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