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的习俗对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的习俗对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上过春节了,有什么好对联可以送给亲朋好友?
很想要拟一幅自家春联。幸趁系统之邀,真是搜肠刮肚良久,才凑成以下一联,但还是没有横批,敬请各位好友帮忙撰赐为谢:
日日心情畅快,事事皆如意;
时时体质安康,般般大吉祥。
每到春节时,除了贴春联,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的重要节日,辞旧迎新。周边有些国家也过春节。
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贴窗花,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准备年货,以前还有祭灶什么的。在外工作的都要往家赶,全家团圆,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北方包饺子,南方吃年糕。放鞭炮,唱大戏,接财神,猜谜语赏灯会,拜年走亲戚。孩子们最高兴啦,洗澡换新鞋新袜新衣服,还有压岁钱。
在我们老家春节,腊月二十三送灶,祈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扫尘,把家里里里外外清洁一下。准备过年时的食品物品。除夕贴春联,晚上放焰火,初一放鞭炮,大家相互拜年。亲朋好友聚一聚,喝点小酒,唠唠嗑。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玩耍。
大致上都有: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庙会、赏花灯等习俗
家里扫灰,擦玻璃等等,干干净净地过年。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就蒸年糕,象征年年高。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灶王爷升了,用糕把把嘴粘上,这样,上天以后,就不能说坏话了。
临近年底,杀猪,杀鸡,买年货,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十那天早上,吃鱼,配菜还有豆腐,粉条。鱼代表年年有余,豆腐代表富裕,粉条代表长久。
然后就是挂宗谱,摆供桌,三十傍晚请年。
当然,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是少不了的,新旧交织,子时,鞭炮声此起彼伏,热腾腾的饺子也就上桌啦。吃到有枣的饺子,那就是幸福!来年肯定一顺百顺!压岁钱肯定是少不了了!
初二接财神,晚上还是来顿饺子。
初三晚上送年,晚上再来顿饺子。吃完饺子,送年。
随着这几顿饺子,这三天年就算过完啦。
我们徐州人办年货,一般从腊月十五之后开始,无非多买些鸡、鱼、肉、蛋之类。此外,腊月二十五以后,再专门准备制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如用麦芽糖摭糖、用油炸麻叶子(分咸甜两种,是用半熟的烙馍切成菱形,晾干后再炸)、炸油炸果(特制的山芋)、炸丸子(萝卜切碎后拌绿豆面制成)等。另外,要精心剁好够好几天的饺子馅,蒸好够吃二三十天的馒头、年糕。
过年时蒸“年馍”是很讲究的。有实心馒头,有包多种馅料的馒头,有形状奇特的馒头(如枣花、枣山)。其中,有的食用,有的祭祖、供神,有的用来打发乞丐,也有的用来饲养牲畜(这一种馒头,非大户人家不做)。由于馒头讲究多蒸,往往很长时间吃不完,剩下的馒头多出现皮面干裂现象。这时,吃起来味道比较差,但心情却极佳,因为,这种现象,徐州人称之为馒头“发笑”(笑开口)了,预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富富足足、喜庆有余。即便是家境不好的人家,蒸的馒头虽不多,也要特意留下几下,待其“发笑”后再食用,以图吉利。
扫尘
腊月二十七八前后,家家要“扫尘”(俗称“打尘”、“扫屋”),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和个人卫生大扫除。清扫时家具讲究六面光,器皿讲究亮堂堂。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或除夕前一天进行,除沐浴外,无论男女老少,一律要更好,俗称不能留“隔年头”。
快过年了,问下大家贴对联有什么讲究吗?
我是阮军发,做过老师,当过记者,痴迷文字以及文字表述的内容,但总是不揣浅薄,喜欢写点东西自娱自乐。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春节贴对联祈福,始于五代十国。据传其时蜀国国君孟昶写了我国第一幅[_a***_]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后春节贴对联的习俗便流传至今。到了宋代,临川才子王安石又作了一幅名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那时及之前人们用的不是如今的纸质对联,而是桃符。明代以后,汉文化复兴,加上造纸技术的创新,纸质对联才大规模盛行。
当然贴对联是有规矩的,不能随便乱贴,要遵循对联的一般规律。中国人以左为上,所以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有些人上下联分不清,其实也好办: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三声或四声,即为仄音;下联最后一字为一声或二声,即为平音。
贴对联时,还要注意内容,大门口贴什么,中庭神龛贴什么,正室厢房贴什么,都有讲究。贴错了,虽然无伤大雅,但也贻笑大方。
贴对联时,还有喜联和丧联之分。在我们江西省抚州地区,如果本年度有亲人过世,那么过年时就要贴丧联,蓝纸白字,如:思亲百载永难忘,守孝三年容易满,以寄托新年对亲人的哀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的习俗对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的习俗对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