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布里亚特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布里亚特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蒙古族过农历年还是藏历年?
蒙古族的白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及臣民穿吉服白袍。所属各部、州群、属国、邻国均向大汗敬献白马、白驼或白象及金银珠宝等。民间也互赠白色礼物。佛教传入后又敬献洁白的哈达等。待续至今,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
节日习俗
查干萨日现在蒙古族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然后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除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以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外,佛教传入后敬献洁白的哈达,待续至今。
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所以蒙古族现在都是过农历年!
其实蒙古族现在很多节日都已经汉化了。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当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抓肉,也要包饺子、烙油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辞岁酒”,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居住在中国的蒙古族,过的新年节日虽然还叫蒙古传统的“查干萨日”,但日期已经与农历春节一样了,算是过中国的春节也可以了。但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那个蒙古国,他们的新年节日“查干萨日”却是跟着藏历新年走的。所以,现在的局面就变成了,同一个“查干萨日”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农历新年,一个是藏历新年。
古代蒙古族以草木枯荣纪年,每年在水草最茂盛的秋季过新年,并以八月二十八日(农历)为年终,在这一天举行秋祭。“查干萨日”是农历八月之后的第一个月,这也是蒙古新年的第一个月,称为“奶酪月”。由于蒙古语中把奶酪称为“查嘎”,派生为形容词“查干”(意为“白”),故这个月便称作“查干萨日”
这个与中国农历新年合二为一,是发生在十三世纪,忽必烈在中国建立起来了元朝。为了统治***的缘故,就将蒙古人的新年“查干萨日”与***的农历新年放在了一起,放弃了蒙古族在秋季过新年的习俗。虽然忽必烈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但实际能统治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区,于是听话改变“查干萨日”的蒙古族也就是在元朝疆域内的蒙古族。蒙古帝国的其他疆域,如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都不是忽必烈的直属领地,各自有各自的王,所以对忽必烈的命令都是不合作态度,所以这些地方的“查干萨日”就没有改变日期。这也就为今天有两个“查干萨日”埋下伏笔。
至于蒙古国用藏历新年做“查干萨日”,就与忽必烈的御用国师、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Phags-pa,藏语意为圣者)有关。他结合蒙古原来的历法和印度的时轮历重新修订藏历,颁布了《萨加历书》,成为蒙汉历结合的纪年系统。蒙古国过的“查干萨日”就是《萨迦历书》为本的藏历新年,与古代蒙古族的那个“查干萨日”也不是一回事了。
别的地方的蒙古族不清楚,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过年是农历二十三,有些地区是农历二十四。以鄂尔多斯为例,蒙古族大多数过二十三。这天蒙古人要吃“灶火饭”,是红枣酸奶酪和米饭一起煮熟,然后配上当地羊肉和羊血肠肉肠,味道美妙绝伦,一年只能吃一次,而且只在蒙古族的小年吃。论保持蒙古族习俗最完整的地方,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蒙古人为最。
蒙古族在全球主要生活在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但在俄罗斯的蒙古族不叫蒙古族,而是叫各自的部落,比如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图瓦等。
先看看藏历和农历的区别。藏历和农历一样也是一种阴阳合历,受到农历很大的影响,与农历的区别是置闰的方式不一样(置闰比较复杂,这里就不深入介绍),造成农历年和藏历年有三种不同的对应关系,一是同一天,二是藏历年晚一天,三是藏历年晚一月。
正月蒙古族叫查干,意为白色,即白雪茫茫的月份。目前,中国的蒙古族基本上都过农历年了。蒙古国的蒙古族过藏历年。俄罗斯的各个蒙古族部落有过农历年的,也有过藏历年的。比如布里亚特和图瓦人过农历年,卡尔梅克人过藏历年。这其中不同的具体缘由,本人还不得而知。
下面看看俄罗斯的蒙古族部落过农历年的场面。
历史上,沙俄侵占西伯利亚之前,当地都有哪些民族?
感谢邀请!
历史上,沙俄侵占西伯利亚之前,当地都有哪些民族?
在西西伯利亚,今天超过125个国家,其中26个土著少数民族。这些小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汉特,涅涅茨,曼西,西伯利亚鞑靼人,Shorians,阿尔泰人。俄罗斯联邦“宪法”保证每个小国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自我认同和自决权。
下面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上述的几个民族:
Khanty称土着人居住在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下游的乌戈尔西西伯利亚人。他们的总人数为30 943人,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61%居住在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占30%。从事驯鹿放牧和北加羚羊捕猎的***汉特正在参与其中。
汉蒂生活在鄂毕河下游平原北部的临时驯鹿养殖住宅临时营地中。在南部,在Sosva北部,Lozvy,Vogulka,Kazym和LowerOb海岸,他们有冬季定居点和夏季骆驼。
西起乌拉尔山,东至白令海峡,北到北冰洋,南接中蒙边境,面积高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寒冷、富饶、辽阔、神秘,同时,这块土地也成为沙俄、苏联和俄罗斯最重要的***宝库。尤其是当今社会人口越来越多,***愈发减少的情况下,西伯利亚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更成为俄罗斯大国地位的重要保证。
不过我们都知道,西伯利亚并非俄罗斯自古以来的领土,而是沙俄一步步侵略扩张而来。在俄罗斯人进入西伯利亚之前,这片广袤的地域上是没有斯拉夫人的,当然,当地也并非没有人烟,而是有几十个原住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环境极为严酷,因此当地的居民总数十分稀少,居住也很分散,大部分仍处于氏族制,信奉着原始的萨满教。据18世纪沙俄统计,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约有20余万,但由于统计的疏漏,实际人数应该远多于此。按照生产活动的方式,西伯利亚的土著民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居住在江河湖畔的渔民,以捕猎淡水鱼为生。西伯利亚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淡水***,境内河流湖泊密布,例如在中国被称为北海的贝加尔湖,其蕴含的淡水***就占据了地球上液态淡水***的1/5之多。
西伯利亚丰富的淡水***也为这些渔民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这些定居的渔民主要聚集在阿穆尔河和鄂毕河流域。他们以***为生,并且就地取材,甚至可以用鱼皮做成衣服。这些民族分为很多种,如赫哲人、尼夫赫人、伊杰里门人、汉特人、那乃人等等。
第二种,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和森林冻土带的猎人和渔民。他们可以与草原的游牧民族行为方式差不多,不会定居一地,而是随着食物迁徙。不过不同的是,在这些森林中,他们是没有马匹的,交通方式也主要为步行,当然,除了步行之外,有时候他们迁徙也会用狗拉雪橇。
如通古斯人、尤卡吉尔人、开特人、谢尔库普人等等,都属于这类民族。他们主要靠打猎捕获动物的肉食为生,当然在夏秋两季河流解冻之后,也会***,以弥补食物的不足。
第三种,则是名副其实的游牧民族了,不过他们放牧的不是羊群和马群,而是鹿群。在原始森林和冻土带,森林冻土带里,他们以养鹿和打猎为生。这部分民族已不分通古斯人、埃文人、涅涅茨人、养鹿楚科奇人,养鹿科里亚克人为主,他们擅长驯养鹿群,鹿群也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财产。
他们驯养的鹿群,平常的时候可以用于拉雪橇运输之用,鹿肉也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当然,限于当地恶劣的环境,他们也会***和***,作为***。
第四种,与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完全一样。西伯利亚地区虽然地处严寒的北方,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冻土带,西伯利亚地区依然存在着辽阔的草原,而在这些草原上,则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
西伯利亚地区原住民包括汉特人,人口只有28000左右,分布在秋明州,托木斯克和科米共和国。曼西人,只有不到12000人,大部分在秋明州的汉特-曼西自治区。萨莫耶德人,这是统称,是按语族划分的,涅涅茨人也属于其中,他们总共也就不到50000人。尤卡吉尔人,人口只有1509人,因为大部分被雅库特人和通古斯人同化了。布里亚特人,蒙古族的一支,在中国内蒙也有不少,他们1917是从俄罗斯移民过来的。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世代生活在贝加尔湖畔,人口有100多万。分布在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和国,阿金斯科。西伯利亚鞑靼人,是鞑靼人在西伯利亚分支,大概50万人左右。通古斯民族,这里面包括国内说的满族和鄂温克族等,在俄罗斯有3万多人,散居在贝加尔湖到滨海边疆区。楚科奇人,有1.5万人,主要分布在楚科奇自治区。科里亚克族,18世纪才和俄罗斯人接触,因为天花令人口大减,现在只有9000人左右。阿留特族,2002人口普查只有40人,生活在勘察加北部地区。克里亚克族,几乎完全融入了楚科奇人,2010年俄罗斯只有4人登记了克里亚克族。伊捷尔缅族,大概3000多人,生活在勘察加。愒(qi)人,大概1500人左右,生活在叶尼塞林区。尼尔赫人,分布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萨哈林州,有5000多人。雅库特人,大约50多万,大多生活在雅库特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布里亚特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布里亚特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