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冬至广东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冬至广东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东冬至三大传统?
广东冬至的三大传统习俗如下:
冬至吃汤圆: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冬至吃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许多老广小时候的冬至记忆离不开一顿团圆饭。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甜丸: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敬神明、拜祖先: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举行,仪式隆重,祭后设宴招待亲友,深具敦亲睦邻的功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民俗学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为什么广东有些地方有冬(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东施效颦的原理!本来就不属于广东百越的传统节日,而是对北方华夏文化的一种羡慕和模仿。
过年、二十四节气……这些传统风俗都是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的节日,属于华夏文化的发源,华夏文明文化的智慧结晶。
广东属于百越中的边陲,五岭阻隔,虽然由于华夏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到百越之地,甚至老挝、越南、泰国等都受到了华夏文化的辐射,但难免被本地百越落后文化所“侵染”的不伦不类。
古代越南是我国的交趾郡县,秦征百越以来一直属于我国的疆域范围。
本来华夏端午节的粽子传统,百越之地能都挪到元宵节和春节。华夏春节贴春联用红色纸,越南那边都能改造成白纸黑字……
因为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前,漂泊在外的广东人,每逢冬至,必定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到了今日,冬至依旧是千千万万市民心中的大日子。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大过年是什么意思?首先可以从它的节气意义和传统习俗来看。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2月22日左右如约而至,代表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属太阳历。
年:传统民俗节日除夕,代表辞旧迎新,属太阴历。
天文学家说,冬至之后,太阳直射角就从小逐渐变大,白天也越来越长。
道家讲,冬至乃一阳初生之机,一点黄芽,种在乾坤,代表着阳气的上升,天人同演,黎明前的黑暗带给古代劳动人民满满的希望,怎能不“大”?
而反观,年或称除夕,只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只有历法纪年意义,隔几年还要不断加插闰月以保证准确;而不具备如冬至般的天文意义即不可违抗的公自转规律对于人类的影响,更别提冬至一阳生的那种意境。
事实上,在周秦时代就始终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广州俗谚云:“冬至大过年”,又曰:“肥冬瘦年”。即过冬比过年还要丰盛。在冬至节那天,广东不少地方的人们要蒸糕,做粒粑、汤圆等,并杀鸡杀鸭,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一番。过去广府地区还有“冬至鱼生,夏至狗肉”的习惯,但因食鱼生不够卫生,后改为“打边炉”(火锅),还有开锅狗肉。
因此对于“一年”这一值得庆贺的、具有周而复始意义的时间点,我会将此殊荣颁给冬至(个人认为立春是次候选者),而非阴历除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冬至广东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冬至广东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