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跳火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跳火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时从火上跳过是什么风俗?
过年时从火上跳过是跳火盆。 跳火盆: 围炉后,全家人一定要一起“跳火群”。每年除夕晚,在闽南乡村,有很多家庭,会在自家的庭院前,生起了一堆火,有的把“筅尘”用的嫩竹枝叶等放在点起的火堆里燃烧,全家人跳越过“火群”,男性、媳妇朝大门往里面跳,女儿们背靠大门往外跳。 “跳火群”是闽南一些地方在除夕之夜的一项很重要的民俗活动。在闽南,“跳火群”并不单是跳过一堆燃烧着的“火群”,有时还边跳边念着“闽南四句”。 闽南四句:如“跳入来,***财;跳出去,好财气;跳过东,吃袂(不会)空(完),跳过西,钱银归厝内(金钱堆满屋)。”还如,“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牛羊一大群。”还如:“跳火盆,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再如:“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等等。
过年孩子跨过火是什么风俗?
这个是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吧,过年孩子跨火应该是跳火盆,有的地方到过年了会点个火盆,全家人围着跳火盆,这样会取暖又会很热闹,像我们这边过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个团圆饭打打牌,然后正月初一去亲戚家拜拜年,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少了
跨火[kuà huǒ]
1.跨过火堆。为一种民俗。
《北史·倭传》:“女多男少,婚嫁不取同姓,男女相悦者即为婚。妇入夫家,必先跨火,乃与夫相见。”
2.蹲坐在火旁取暖。
宋 陆游 《闲步至鞠场值小雪》诗:“归来跨火西窗下,独数城楼长短更。”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闽南过火来历?
闽南过年的跳火群传说源于元朝未期,官府欺压更甚。三户人家养一个元兵,老百姓百姓不堪重负,元兵动不动就对在地居民虏掠鞭笞,民众无限愤恨。
就在民怨四起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同仇敌忾,共商义举,约定除夕年夜起义。
事前在饼中暗藏字条,各家传送,密告以“烧塔仔”举火为号,于中秋夜灭尽元兵。果然天应人意,一举义成。后来,跳火群的习俗保留至今。
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跳火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跳火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4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