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7春运凶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2017春运凶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看待滴滴宣布27日起全国下线顺风车这件事?
我是一名顺风车车主,也是乘客。也别一杆子打死,上下班,办事,一个人的时候顺个油钱,车上有亲友绝对不会去拉顺风车。当然,评价分高,出行次数多,好看是首选。
坐前排爱说话就唠唠嗑,坐后排就听听歌。一脚油门一脚刹车,送到地方自己下车。
但我也支持永久封停网约车,哪怕是社会的“退步”。大力发展公共出行才是王道。
我打赌,明天起,马路上的车会变少,马路边打双闪违停占到的小车会绝迹。早晚高峰都会畅通。
再顺的路也得绕道而行,平时就7个油,顺了两年9个油。
原来想去哪说走就走,现在都是提前看一眼手机,这不是好习惯,慢慢的也看清了贪便宜人的丑恶嘴脸。极少部分人。
如果顺风车继续,我建议,一周10单上限,评价分高低得有个说法,车主可以选择屏蔽80%顺路以下的单,屏蔽80分以下的人。顺路只有公司和家。取消跨城,取消高龄车。取消拼车不拼车的选择。我顺了1000多单就拼过2-3次。顺风车应该明确指出性质,让装X乘客知道知道怎么个事儿。
快车严格按照国家制度执行,12万以上裸车,相关手续资格,后台程序屏蔽。价格应该高于出租车。
滴滴要下线顺风车,确实是一件值得做且必须要做的事。
只有一个因素,正如滴滴这次对外宣布的那样: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大家都知道,滴滴之所以一直受到资本追捧,缘于它要做成“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在顺风车的几起***发生前,这一切顺风顺水,滴滴对外的新闻,几乎是清一色的资本加注的故事,人们看到它资本故事性的强大,而没有看到其内在运作的漏洞。
顺风车只是滴滴“一站式出行平台”闭环中的一个环节,相较与快车与专车,其业务体量在滴滴全平台上,并不具有较大的份量,有人估算,只是占到全部业务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这个环节对滴滴来说一样相当重要,今年以来美团、高德等都对网约车市场觊觎,它们同样是一种具有相当用户量的工具平台,滴滴要是在全环节中的哪一个链条松了点口,竞争对手肯定会涌入。
何况,从用户角度看,顺风车的用车人士也是快车与专车的潜在用户,前者即使不是后者的共用用户,就是后者的潜在用户。
这三个月出了两个命案,让人们看到顺风车的产品逻辑确实存有问题。顺风车一个重要的产品定位是:社交。做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人都知道,社交与***化是具有相当粘性的,用户粘性大则商业变现率越高。做社交有时你要说所有的策划都趣味高,不仅说不上,也做不到。此前,滴滴上设有“结伴频道”,不过在“空姐顺风车***”后,便下线了。
定位使然,顺风车屡屡出事也就不是偶然了。据媒体报道,此次被免职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在2015年接受***访时便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这个有点邪恶的“***y的场景”,不幸在后来产生了一些误导,并带来了严重后果。也可以说,顺风车发生的一些事,绝不仅仅是偶然,有一定的必然性。
因此,审视顺风车业务模式与重塑顺风车产品逻辑,是一件值得滴滴做的事。
这个就不要多说了,命案发生了,而且在三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总得对舆论与社会有个交代。何况,监管方面已闻风而动。
有观点认为,顺风车不会因此消失。我也认可这个观点,关键是顺风车重出江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希望这个姿态是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7春运凶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7春运凶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