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的说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的说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了,你最喜欢的传统年俗是什么?
从小一直延续的文化:贴对联,贴过门钱。每个地方都贴春联,但是不一定都贴过门钱。小时候的过门钱五颜六色,家里除了有丧事的贴白色的或者不贴,别的时候贴带色的。现在的过门钱基本上是红色的了,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
贴对联和过门钱是最快乐,最有过年感觉的
贴完之后全村披上彩妆,喜气洋洋。
“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年初几走在大街上,读着这些耳熟能详的佳联,即使寒风依然刺骨,你却能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的喜庆。
可是,你见过红纸上没写一个字的春联吗?
我们那个地方,以前讲究很多。最讲究的是在腊月年末的最后一天,下午两点以后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进不出了。该还的都还完了,该要的也都要回来了,春联一贴,就等着过年。
在我十岁那年年末,一切都弄顺当了,我爸叫我和他去贴对子(对联),可是拿到门口展开分左右时,才发现上面一个字也没写。我爸是个大老粗,整个生产队里几乎也全都是大老粗。每年各家的对联,都是买来了割好的红纸,去找先生将对联写出来。然后等着年末那天午时,家里收拾完了以后贴到门上去。
那一年,我爸妈一忙,就忘了找先生写对联。
都已经开始贴对联了,不可能再去找人写。怎么办?我爸无奈的说: 贴上吧。
那年,无字红纸对联就贴在了我家的破木门上。虽然才十岁,我幼小的心里却充满了羞耻感。
十一岁时,学会了写对联。十二岁时,不仅给我家写,也开始给别人家写了。只不过那时只挑美好的语句写,却写不出当时的实情实景: 年年盼有余,岁岁辞心酸。
家里一直都延续的习俗有下面几个:
一是外婆每年除夕晚上都要藏扫帚,初一不出扫帚,不清扫,不倒垃圾,说是会扫走财运。
二是初一早上吃汤圆(因我不爱甜食,通常是吃一两个汤圆意思一下,然后吃饺子)。
三是墓祭,给已逝的亲人烧年纸。
四是年夜饭,一家人团聚的时候。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要给已故的亲人扫墓祭奠。可是,这些年我们已经搬离了农村,在城市里面生活了很多年了。父母年纪大了,不是每年都能回家乡祭奠亲人。
所以,这些天妈妈一直在念叨,催促我爸爸想办法祭奠亲人。扫墓是不行了,买点纸钱,在远方烧给他们,还是可以办到的,聊表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爸爸在妈妈的唠叨下,买回来厚厚的一叠草纸,分成几份,每一份都折叠成长方形。再用事先留下来的草纸折叠成几个大大的信封的样子,再把折叠好的草纸装进信封,用浆糊封口。接下来爸爸找出毛笔,在信封上写上:XXX收,不肖子孙XXX祭,有爸妈的爷爷奶奶的,有我辈的爷爷奶奶的,及所有我们知道的已故至亲亲人的。
一切准备就绪,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傍晚,老爸领着我们一大家子人,带着纸钱、果品、酒肉等去到一个偏僻的山脚下。爸爸按辈分的顺序一个一个点燃了纸钱,我们七手八脚的摆好了祭品,点上香,如果是在家乡,还会点燃鞭炮,现在城市禁止燃放鞭炮,只好免了。此时妈妈会念叨,谁谁,又过年了,没有亲自去家乡给你上坟,是因为路途遥远,请不要怪罪。请你保佑我们全家,来年身体健康,财源广进,诸事顺利!念叨完了,我们就一起朝着家乡的方向三鞠躬。这样一个一个拜祭完了,我们仔细的检查一下现场,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的火头,老爸又领着我们一大家子人,回家。
我们这里有舞狮子拜年的习俗。一大早,舞狮队就敲锣打鼓做好准备,整理“所需的物品,对醒狮、锣鼓、幡旗一类物品进行检查,将***青需要用到的“青”(生菜和红包,象征生猛)和鞭炮准备就绪。然后就到居民家门口进行舞狮拜年。每个居民家事先都准备好红包,狮子舞到自家门口的时候,主家要自动把红包送到舞狮队的手上。至于红包,多少自己看着办,有钱人多给些,但居民们都好面子,都不会给得少,只会往多的给。象这样舞狮拜年,从初一至初四都有。
临近春节,大家来说说全国各个地方春节得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庙会、甘肃的新年社火、东北吃硬币饺子、江苏除夕喝“元宝茶”、陕西吃”五豆”、福建贴“门蔗“、广东年二十四到初七都有庆祝活动等等,总之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都是一种喜庆、祥和、团圆、和美的新年祝贺方式。
春节即将到来,人们逐渐的开始***过年的事,怎样收拾家里,添置什么家具,买什么样的衣服,去哪里走亲戚等等。我们这里过年也是很讲究,很隆重的。每年从腊八开始就忙碌起来,特别是妇女,要[_a***_]家里卫生,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爷,这是一家之主,为了来年的吉祥可不能慢待。接着就是蒸馍馍,蒸出各种馅的包子,花儿馍。再就是祭土地爷,祭门神,把蒸好的馍献给土地爷和门神,除夕上午挂好家谱,摆好神烛,献果,献饭,然后上坟,请先祖回来过年。下午贴对联,放炮迎财神,晚上全家吃团员饭,看电视守夜。初一早上要拜祖先,然后给孩子发压岁钱。我们这里春节的习俗很多,过初五,十五,一直过到正月完,还有二月二,在这期间,正月初八开始耍龙灯耍狮子,跑竹马,扭央歌,玩到正月十六才结束。整个一个正月走亲戚,送灯篓,你来我往又热闹又劳累,春节就是这样过下来的。
视频加载中...临近春节,全国各地春节习俗各有不同,这体现了中国年丰富多彩,热闹不凡,隆重庆祝,精神文化,物质生活,十分繁荣。
我的家乡年,人们从腊月初就要开始杀“年猪",腌制年肉,从前几乎一家要杀一头猪,过年腊肉要吃到次年端午节时间才吃光,少数人家没年猪杀的,就不但光买猪肉,还要猪肠猪肝猪肚猪脚,猪油,过年家家户户还要杀鸡杀鱼与年肉同腌制成腊鱼腊鸡。杀猪从腊月到腊月二十就基本结束杀猪的事情。到了腊月二十四就开始有过年的地方,腊月二十四是我们这里的小年,点香烧纸钱,放绝竹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从今日起每家每天都要在家里神位牌前点香烧纸到正月十五元宵日。
我们这里的地方年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起到腊月二十九为止,村与村,姓与姓不同的过地方年也不同,有地方年开始每人先吃一碗或半碗菜饭,过这种年的人的祖先是讨饭,还有的地方过贼年,开始不点灯,坐在桌旁拿起筷子乱夹一口菜吃,叫偷吃,再就点灯过年,我们这里还有的人过年很晚很晚,这种年叫“望夫"年,听说是妻子的丈夫在京城做官犯错要处斩,妻子在家不相信,过年夜坐在桌傍就逞等逞等,结果把丈夫回家过年了,我们这地方是都是有传说的故事,不是胡乱的地方年,腊月三十是我们这里统都过的年,叫天下年。
时间如梭,匆匆又是一年。
今天腊八节了,这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小时候,我们农村过腊八节、有吃腊八糕的习俗,据说吃腊八糕是为了粘住“幺妈”的嘴,不让说不吉利的话。
腊月24就开始大扫除,也就是除旧迎新,把屋里的瓶瓶罐罐都搬到院子里,墙角旮旯都清理个干干净净,把烟熏了一年的墙上糊的纸,全部撕下来,再贴上一层新报纸或者书纸,整个屋子焕然一新。
到了年三十就开始贴对联,傍晚家家户户在自家的门口放鞭炮,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庄。
放完鞭炮,全家人围坐在火炕上,包着饺子,喝着茶水聊着开心的话题,其乐融融。
到了五更的时候,起来下饺子,把饭桌放在炕上,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饺子过年,吃饺子的过程,基本不说话,碗里不能吃空,大概是年年有余的意思吧。
吃完饺子,天蒙蒙亮,先是给在家叔伯们拜年,再给村里的上辈们拜年。说起拜年是最热闹的事了,全村人一起出动,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甚是壮观。
从初二开去姥姥家拜年,初三去姑姑姨姨家拜年,初六是新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初十是婆婆领着新娶的儿媳妇去姥姥家拜年。这才算拜完年。
小时候的年味十足,现在过年省事多了,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陕西关中过年习俗,过年基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这一天贴灶爷、点香,烙灶坨坨,二十四陆续开始扫灰、杀猪、挂粉条、挂面,二十六七开始蒸年馍,这个最重要,馍是那种很小很精致的倒倒馍,还会蒸包子,一般量比较大,蒸六七锅,一直吃到十五,出嫁闺女的人家还要蒸花馍,正月十六女儿回婆家要用,二十八烂肉、炖鸡、烂臊子,鸡汤和臊子是过年待客早餐旗花面的主要用料,也是谁家媳妇做饭水平的体现,二十九备凉菜,冻肉、肉丝、肉丁、耳丝是主打,三十早上吃长面,俗称扯钱串子,下午扫院贴对联,上坟请先人,晚上族上互访,每家会备有凉菜和酒,初一一大早放炮,吃饺子,给长辈拜年,会发压岁钱和核桃枣糖,初二肯定外爷家拜年,然后一直走亲戚,吃两顿饭,早晨旗花面中午炒菜,破五放炮,初八后基本不走亲戚了,开始准备热闹了,打灯笼,敲锣鼓,练习社火。
过年发红包的简短句子?
祝你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心想事成,顺风顺水,一帆风顺,风调雨顺,一本万利,财源广进,财源滚滚,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顺意,笑口常开,合家欢乐,合家平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的说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的说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