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揭西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东揭西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揭西京溪园曾大寮是说客家话吗?
是说客家话的。
因为揭西京溪园曾大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该地区有着广泛的客家人口,因此在这里讲客家话是十分普遍的。
同时,揭阳市也是广东省十大客家文化旅游区之一,客家文化对于这个地区的影响和传承也非常深远。
除了揭西京溪园曾大寮,广东省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也在讲着客家话,比如潮州地区、汕头地区等等。
这些地方所讲的客家话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广东客家话的范畴。
对于有兴趣了解客家文化的人来说,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从而更好地了解客家话的发展和演变。
是的,揭西京溪园曾大寮是说客家话。
因为揭西京溪园曾大寮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顺县为广东省客家人聚居区,讲客家话的人相对较多,所以可以推断揭西京溪园曾大寮也会说客家话。
不仅如此,客家话也是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重要方言,广东很多地区都有讲客家话的人,所以可以看出客家话的影响力相当之大。
是说客家话!
京溪园镇,隶属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地处县境东北部,西与灰寨、南山镇相邻,东、北与五经富镇、揭东县的卅岭接壤,南与塔头镇交界,东南与东园镇相接, 总面积73.48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京溪园镇有户籍人口51400人。 截至2019年10月,京溪园镇辖1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 镇***驻揭阳市揭西县京溪园社区。截至2018年,京溪园镇有户籍人口51400人。
1949年,京溪园属新龙区。1956年,为京溪园乡。1958年,并入五经富人民公社。1965年,从五经富拆出,建立京溪园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京溪园区。1986年,开始改称京溪园镇。
2019年,京溪园镇农业总产值2.3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7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亿元,国地税收入384.14万元,财政总收入6***6.8万元,财政总支出5289.38万元,财政结余1687.42万元。全镇现有规上企业8家。
潮汕地区的“拜老爷”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在潮汕地区,“老爷”并不是“外公”(姥爷),也不是对官绅的称呼,而是对神明的尊称,特指伯爷公、土地公、灶神、妈祖等下界诸神。
虽然中国其他地区现在已很少称神灵为“老爷”了,但“老爷”一词其实并非源自潮汕地区,宋代就已有文献记载“老爷”的,比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有“自号老爷,亦称 天大圣。言有神通,与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砖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时,老爷感化赵门白氏,舍地建庙。”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夏雪》也有一段记载:
此几处记载的“老爷”均指神明,但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其他地区现在祭神活动已不再普遍存在,唯有潮汕、湛茂等南方少数地方延续祭神的传统,也一直保留着“老爷”的称谓。
潮汕地区的很多习俗都源自唐宋的中原地区,在宋代以后,中国很多地方几经战乱和改朝换代,很多语言和习俗都发生了改变,甚至消失了,但作为来自中原地区的遗民,潮汕人却顽强地坚持着先人祖训,潮州话保留了古代发音和用语习惯,潮人保留着中原先民的各种生活习惯,而各种习俗比如祭祖、七月半中元节、古清明、过冬节以及本文提到的“拜老爷”也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后来潮人又不断向西南迁移,语言和习俗也因此影响了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地区和海南岛,近两三百年来,潮人还大批下南洋,今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习俗都因此大受影响,比如很多地方都有“伯公庙”、“妈祖庙”、“三山国王庙”等,农历新年时东南亚潮人也会举办大型的“拜老爷”仪式。
而“拜老爷”并不能单纯认为是迷信活动,“老爷”其实是潮人心中的精神寄托,一声“老爷保贺”其实也只是坚定内心的信念而已,想来每个潮人心中都是有自己的“老爷”的。因为“老爷”在,所以潮人在远行的路上,不再孤独。
我是六甲番人,也是潮人,敬请大家关注。
潮汕的人都知道,潮汕每到初一十五都必须“拜老爷”,而对于这种习俗的由来,要从古代的时候说起,其实潮汕人的“拜老爷”也就是拜神明,也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及其家人。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和安慰。
潮汕处于沿海地区,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汕人就是靠海吃饭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海上的情况是十分不稳定的,一旦遇到大风大雨,出海***的人们都会遇到生命危险,但是不出海又没得吃,所以每当家里有人出海的时候,潮汕人就会在家里默默祈祷,请求神明的保佑。所以“拜老爷”就是从古代的时候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而潮汕人从小受到了这些习俗的熏陶,对神明都特别的敬畏,向神明祈祷的态度也十分的虔诚。所以每到初一十五,各家各户必不可少都是要“拜老爷”的。
在潮汕地区,几乎大部分人都非常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神明,对一些事情都是非常讲究的,比如说在惠来,由于惠来很多人都是要到海上***的,所以惠来人在饭桌上吃鱼的时候,是不允许把鱼翻过来的,因为这样子就是意味着船翻的意思。潮汕地区的家族观念特别的浓重,只要有家人外出,家里都会提到为他到“老爷”面前祈祷。或许也就是因为这种习俗,潮汕人都特别的团结,因为他们都拜同一个“老爷”,只要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潮汕人都会在心里默念“老爷保佑”,这样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所以潮汕地区“拜老爷”的习俗主要的由来就是古代人们出海***时拜的神明,这样是为了祈祷家人能够平安的归来,一家人可以平平安安的生活。
不才居中原,也一样有祭祖,清明,中元节,还过二月二,也有三月三等等,不过这里不拜老爷,过去普遍拜老奶,现在也有个别人,多是老人还在拜老奶……也不知道老奶指何神明……
这话说来就长了,这和***身份认同有关。华夏民族从北向南的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商朝末年吴越先祖,笫二次是战国末年,第三次是两晋南北朝,笫四次是宋末。潮汕人是汉族河洛分支,可能是西晋灭亡时衣冠南渡的一部分在东晋南北朝受排挤而迁往福建,在福建休养生息形成独特的渔家文化,在宋末因抵抗元军异族而南下潮汕此后越来越封闭种群对同为***的客家人也不认同。潮汕地区是宋末抗元的根据地之一,因而纪念殉国将士的传统流传下来,但因统治者的压制和满清入关,而把纪念人物模糊化为“文天祥”“大老爷”,因长期偏离正统与世隔绝而形成独特的潮汕文化。。。
潮汕地区拜老爷,不仅仅是逢年过节,连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甚至平时遇上了灾难困惑,潮汕人都会求助于神灵的指点迷津。
拜老爷习俗的由来
潮汕地区拜老爷,源于对神灵的敬畏及祖先的尊崇,很多人心里上依赖于神灵和祖先的保佑。通过祭拜老爷,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佑,达到心里安慰和平和,古往今来,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特色民俗文化。
这种特色民俗文化,最早起源是对土地的崇拜,是由古时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对土地崇拜导致土神的产生。土神,土地之神,古人称为“社”,潮汕人则把它叫做“土地公”或者“伯公”。
在以前的乡村,各乡各村都有祭祀伯公的传统;祀奉伯公,保留着上古上神春祈的遗俗,祈求的是一整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大小平安。
神灵老爷体系的庞杂
渐渐地,扩展辐射到所有的神灵,民间尊奉的神灵体系比较庞杂,融入佛教、道教信仰,自然崇拜,以及祖先先贤崇拜等多方面:除了最早的土地爷,增加了主管天空气象的天公,还有主管小孩平安的公婆母、有主管农业的三山国王、有主管读书进仕的孔子爷和韩文公,还有管全面的玄天上帝等等。
为什么称神灵为“老爷”?
之所以将各路神灵统称为“老爷”,和称呼官员一样,是因为人们把神灵世俗化、人格化。明清时期,潮汕地区的每个乡村都建有神庙,而且一般建在村庄里面,实行人神同居同住。如今,绝大部分乡村依然保留着,当地俗称“老爷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揭西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揭西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