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萧山过年习俗拜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萧山过年习俗拜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萧山独有的习俗?
杀鸡宰猪、炒菜煮汤,乡里乡亲围坐一堂,不少老萧山人还都应该记得这场景,而在萧山东片沙地,喜事筵席上总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十碗头。
“十碗头”是指九菜一汤,即糖醋排骨、白鲞扣鸡、炒时件、炒肉皮、肉丝炒芹菜、醋溜鱼、土三鲜、前“东坡”、后“东坡”以及榨菜肉丝蛋花汤,有着十全十美的寓意。这是东片沙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成于明清时期,风靡当地百余年。
很多年前,沙地一带就兴起了农历春节前开吃团圆饭的风潮。往年一般都是到了腊月前后才开吃,但近年,不少沙地人已经把“过年饭”提前到了国庆,真是一年比一年早。
为什么“过年饭”吃得越来越早?有人说,新年厨师太难约,不如年前有“档期”,为了凑厨师们的时间,一部分沙地人学会了“错峰”,把正月里的那顿团圆饭提前挪到了腊月。而且,年前吃饭,亲戚朋友到得更齐。
搡年糕,年年高。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不少人过年的必备食品。上萧山和下萧山搡的年糕并不太一样,一个比较方,一个比较圆。
你还记得上一个猪年过年时候的样子吗?
感谢邀请!
讲真的,幸好问的是猪年,要是问的是其他的年份还真的是都不记得了呢,就好像每年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都不记得自己上一个或是以前的夏天和冬天都是怎么过来的一样。都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但人总还是很健忘的,一年复一年,年年岁岁,岁岁月月,若不是记忆深刻,任那时间的潮水肆意地冲刷,又怎会不忘记呢?
为什么说是猪年才会记得呢,首先因为猪年是我妈妈的本命年,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十二年前的那个猪年,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那年也是我第一次和妈妈还有姐姐弟弟去爸爸那里过年,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省(浙江省萧山区)过年,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不在老家过年,也是那一年,妈妈留在了萧山,还有姐姐和弟弟,姐姐在那边打工,弟弟在那边还上学,本来去的时候是四个人,到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也是那年,我离开了妈妈,开始在外婆和外公的抚养下上学;也是那你,我转学了,转到了外婆家那边的学校,离开了我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也是那年,在转来的学校 里遇到了足以改变我一生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他们,感恩遇见,有时候就是这样,是偶然吗,是巧合吗,更像是人生中的必然,就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有的遇见都是有道理的,所有的遇见更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只为改变你,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完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十二年前的那个猪年是我这一生的一个转折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萧山过年习俗拜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萧山过年习俗拜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