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琼海过年习俗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琼海过年习俗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知道海南琼北地区乡村“做年”的风俗吗?
海南的琼北地区,基本上是以闽南族群为主。唐朝以来,闽南人在海南北部将中原文化与本地黎族民俗民风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过年风俗,这个风俗,其实就是“做年”活动。
海南话,就是闽南话分支,从南方方言渊源考究,所有的民间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很多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比如,军坡节期间的“做公期”等,一个“做”字,用动词仄音,比北方语系“过”平声,好听又形象逼真。因此,海南人通常把过年称为“做年”。
海南人的年到底怎么“做”的呐?与中原地区的“过年”,程序上差不多,但却有另类特色。
1,祭祖拜公很隆重,庙会抬公众人供。海南的乡村,几乎在做年的时候,海南人,家家都要摆香炉,村村都有庙会活动。做年,海南人的祖屋正堂一定会摆上香案祭祖,门前插敬天香;村庙的公(神),先要“换衣”上彩,然后供族人拜公,再搞巡街祭祀等活动,庙会在海南很热闹。
感谢作者邀请回答!你知道海南琼北地区乡村“做年”的风俗吗?
每次回答这种类似问题时,我都会特别认真。像作者提出以上问题时,也许很多人会纳闷了,琼北地区?没听过,在哪?那么做为地道本地人、旅行摄影人,必须先让大家了解一下琼北。
琼北,有8个市县分别是:海口、儋州、文昌、琼海、定安、屯昌、澄迈、临高。涵盖了休闲、美食、文化、生态为一体,而各市县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做年”即过年。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然而琼北有8市县,我也不一一去说,就选个有特色又既有代表性的说说吧。
琼北有8市县,以海口为中心,那就不得不说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建丰村的过年风俗了。基本上每年农历三十,我都会回建丰村过年。建丰村,可以说是给百姓幸福家园提供了文化支撑,给琼北插上文化的翅膀,是一个有内涵、有灵魂的乡村。
不管是***要员,还是富商或务农,不管身在异国他乡,只要你是建丰村人,在临近过年前期,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中“踩宅”,即大扫除,里里外外打扫干干净净,还有各种家电和衣物,意辞旧迎新。这种习俗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那可是村里的重头戏!这一天,除了全家人围炉吃饭和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更重要的是吃“菜包饭”,也是重要的风俗之一,传承已久。“菜包饭”顾名思义用菜包着米饭吃呗。其制作可不那么简单,首先把饭煮干,油菜洗好,然后准备好扁豆、腊肠、虾仁、葱花、鸡脾(切成小块)再把扁豆、腊肠、虾仁、鸡脾炒熟,然后把干饭倒入再一起拌匀,最后趁热把饭打进已涂好佐料的油菜里,用手紧紧捧着吃,味道美极了!
在此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是什么风俗?
元宵节。风俗主要是吃夜宵,玩灯赏灯等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在不断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华人地区的习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称“好兄弟”),广东、港澳称为烧街衣。近代至今部分人常把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视为阴森恐怖的鬼节,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要贴墙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结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分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并没有传统文化基础,因为传统上地官诞不少祭祀和庆祝活动都是晚上进行,与传统习俗有矛盾。
香港人通常称这节日为盂兰节,人们会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并且会烧街衣。各区于七月皆有举办盂兰胜会或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地方举办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一连四日,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当日的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王。
在台湾,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无论***机关、公司行号、社区住宅、神坛庙宇,都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好兄弟(台湾闽南人对游荡鬼魂的尊称),并祈求全年的平安顺利。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华人的[_a***_]。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是每一年的七月十四,七月十五,这两天。
具体的习俗方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习俗是请回己故先祖吃饭。就是在每一年农历七月十四,做一桌香喷喷饭菜,然后,倒上酒水,点上香蜡,烧点冥币,招回已故先祖吃饭。
第二种习俗写包封。每一年农历七月十四,打制冥币,并写上已故先祖姓名之后,再封装好。
第三种习俗是烧包封。每一年农历七月十五,送七月十四招回家中吃饭的已故先祖出门,并给他们烧包封,告知其可以领受此冥币去阴间花费了。
提起中元节,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根据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民间都把中元节当做是鬼节,尤其是南方,人们往往只会用鬼节称呼七月十五的中元节。这一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下面这些传统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有些地方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琼海过年习俗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琼海过年习俗图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