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们家过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过年我们这里讲究出门子闺女不能回娘家过三十,如果特殊情况在娘家也得在12点前躲在外面,等到12点炮响了煮了元宝饺子以后才能回来。尤其是家里有兄弟的。不过现在就一个孩子了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我们家是山东枣庄的,论过年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一群人齐刷刷去拜年磕头,首先是自己家族的直系长辈家在然后稍微远点的,比方说和爸爸一个爷爷奶奶的长辈家,磕的时候也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好跪下,每年如此,以前只要过了大年三十凌晨12点就可以出去了,现在都偷懒了,初一早上七八点才有人[捂脸][捂脸][捂脸]
山东人过年多数遵循老传统,所以年味较浓。家家户户贴春联和上坟祭祖那是必须的,在部分山区农村还有杀猪、做豆腐和蒸年糕的习俗。大年三十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最大的事,所以山东人不管千里万里都尽量赶回家过年。小时候的农村没有那么多好东西吃,像炸肉炸蘑菇包水饺这就算传统美食了。对孩子来说最开心的事是穿新衣服拜年。八十年代的山东农村拜年也是一件大事。晚上吃了年夜饭看春晚,看完春晚正好是***十二点,爆竹声就会铺天盖地响起来。放完鞭接着就是拜年,通常都是自己家族的老大带着到全村拜年,从本家到邻居都要去拜年问好,几乎是一直拜年到天亮。现在拜年的少了,也不再半夜出来拜年,一般都是初一早上开始拜年,感觉年味也淡了很多。过完年就开始走亲戚了。正月初二看姥姥或者老丈人,然后就是七大姑八大姨走一个遍。小时候正月里最有趣的事就是大路上看醉汉,要是赶上下了雪,一定会看到不少连人带自行车醉倒雪地的笑话。现在这种情形几乎是看不见了,文明过春节已经成为新习惯,所以在农村很少看到喝醉酒的人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农村文娱活动的***日子,县城有烟花龙灯表演,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部分条件好的农村会邀请龙灯队进村表演,家家户户放鞭炮迎龙灯,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农村***俗逐渐消失了,所以大家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但是过年仍然是让所有人向往的大事,毕竟一年一度的亲人团聚是最弥足珍贵的。
现在的年味,从现代化媒体炫托到繁忙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表面看年味浓得不得了,但其内容和以前比太空洞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忙,大多数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吃个团圆年夜饭就匆忙上班或忙事去了。至于我们50后的人小时候过年的一些年俗内容,现在其本少之又少,以前从过小年开始是祭灶神,杀个公鸡在脖子上系上红线(我心想这是缰绳),放在灶台上。腊月二十四每家扫尘,各家杀年猪,磨豆腐,泡糯米打年糕,给小孩做灯笼除夕夜小孩子去村里每户拜年用。年三十贴门对子(春联),门对子一贴上人家就不来要账了。吃年夜饭之前放炮仗和烟花。饭后小孩子一大帮到村各家拜年,能搞好多瓜子花生小糖之类。当然大人也给年长者拜年。这一夜人睡得很晚是要候岁。初一是本族拜年的日子,我们地方规矩是初一家,初二舅,初三四才岳父。初一家不需带礼物,一般晚辈给长辈拜年,本村近的一般喝茶吃吃瓜子花生就走了,要是邻村的长辈是要留吃饭的。如果有晚辈小孩子的长辈还要给压岁钱的。上舅和岳父家是不能空手的。三天年每家小孩子可放纵一下,在这几天父母是不会打骂孩子的。这几天家里的垃圾不扔的,放在一处,年过了才扔,这叫只进不出。我只讲了我地年俗的一点,现在过年贴个春联都买的或去年剩的,走[_a***_]也就是岳父母家。人们匆匆就忙去了。年味淡了。
我家可以算是移民二代了,父母年轻当兵走南闯北算是开拓者,所到之处没有什么文化传承,过年就是家家户户互相走动走动热闹热闹,也就没啥讲究。现如今年龄大了才注意一些风俗。前几天老爸老妈说春节了他俩想祭拜一些先人,就跑到小区附近一祠堂去烧烧香。我们笑他们:那是别人家的祖先祠堂,你要拜的不在那里!随后安慰说:也不要紧,就当请人传话吧!
过年的习俗你还记得哪些?
好像现在越来越没年味了,年前一两个礼拜做好炸肉,“虾子”炸豆腐。大年三十早上起来大家互帮贴对联,把肉捞水后换干净的衣服去烧香拜佛。其他人就杀鸡宰鸭。中午吃些煮鸡鸭的汤做的粉。晚上就是大年夜,一家团聚吃好料,看电视
大年初一,早起各亲戚家拜年。然后这家坐坐那家坐坐。大年初二走哪家亲戚忘了😢初三去外婆舅舅家(嫁人的就回娘家),初四就舅公舅婆,初五各姑姑家
差不多就这样吧,表达能力有点欠缺,见笑了😂
年前扫房子、蒸馒头、炸各种东西、贴春联,除夕中午之前把祖宗请回家、晚上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初一早上拜年、下午送祖宗,初二走娘家,初四新女婿上门。还有就是除夕年夜饭要多做,预示明年有饭吃,初一早上要吃素馅水饺。
我把我家的过年习俗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年三十吃完早饭九,十 点钟开始贴春联 贴春联是每年必不可少一件事 接着准备晚饭这天的晚饭要早一点儿 大概下午的两三点钟吧 吃完晚饭就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啃猪蹄儿 煮饺子是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 还有放鞭炮也叫接神 大概到半夜过十二点吧忙忙活活的一天才结束我们才休息 然后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还是吃饺子 早饭完了还有个拜年的习俗 就是晚辈的给长辈的拜年 长辈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给大家分享的基本就是这些。
越来越怀念故乡,记忆中老家的烟花都是暖的,因为那烟花中带着村里人的善良,带着邻里间的友善,也带着从烟囱里冒出来的浓浓的人情味。烟花下有村里人聚在一起的热气,也有小孩子们嬉闹的欢乐。
老家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燃放烟花,那个时候,烟花总能吸引全村的人来围观。每逢过年,村里就会支起高高的秋千,搭起漂亮的彩灯,挂上裁好的各色彩纸。元宵节的当晚,村里总会将筹钱买来的烟花集中到村中的十字路口,三两个年轻人把烟花从仓库里搬出,所有人都期待着一个不一样的新年。那个时候,大人们聚在一起聊着家常,小孩子们则在大人的小腿中间来回穿梭,揣着爆竹,拎着灯笼,还有满头的大汗。看过了最美的烟花,却还是觉得那个时候的烟花才是最温暖的。
有时候也跟小伙伴们一块自制烟花:将爆竹中的火药剥出,倒在纸上,用火柴在一角燃着,然后看火药在一瞬间开出绚烂来,这种简单的方法愉悦了我整个童年中的新年。这样简单的自制烟花并不美丽,却带给我们童年无比的乐趣,现在回想起来,仍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大年三十早上好早好早就要去请已经逝去的亲人回家过年。大清早吃过早饭一家大小打扫卫生或者是贴春联贴门前子。累并幸福着,贴完春联就要剁饺子馅,包饺子。就等中午吃过饭后准备晚上的团圆饭,一家开心的聊天吃东西。
家里老了人新年有什么习俗?
家里老了人过年时候就不能再出去拜年了,在这三年里都不能出去拜年,当然别人可以来你家。还有在这三年里过年也是不能贴春联的,当然也不可以放鞭炮之类的东西。儿子和儿媳在这三年里即使过年那天也不能穿大红大绿的衣服,孙子孙女可以穿。
家里老了人过年时有很多讲究,可能不同的地方将就不一样,在我们河北,老了人过第一个年时,家人早晨不起早,也不开门,不去给别人拜年,别人也不来家里拜年,并且第一年不扫房子,不贴对联,有的地方家人过年时也***新衣服,这一切做法都是对逝去老人的怀念
我们这边家里老了人,原来村里都是三年不贴春联,而且大年三十初一乡邻亲戚不拜年。都是年前提前走走看看就得了,三十初一关门闭户,也谢绝别人来拜年。现在城市里都是楼房,有的邻居大家也都不熟悉,也就没别的了,只是三年不贴春联,大家就都知道这家有老了的人,尽量不去打搅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过年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