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清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清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福清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要祭扫先人的坟墓,名曰“祭墓”.福清人“祭墓”的供品丰俭不拘,但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光饼,一是熟蛏或蛤。清明节当天,福清光饼特别畅销,平时一元钱可以买4只,这时只能买到2只,迟买的话还买不到,有的都要提早预订。 2.清明节时,人们除了携带光饼外,还带上酒、蛏、蛤、肉、笋及纸钱、鞭炮等物品,先将供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以示尊敬。 3.根据我们福清的习俗,头年墓,要在清明节当天或前一两天祭扫,以及时祭墓论孝顺,所以有“不孝子清明不祭祭谷雨”之说。若遇虎年,还要推前或推后一两天祭扫。 4. 为坟墓培上新土,清除杂草,修整风水树,就是所谓的大扫除,除了给已故的亲人一个崭新的安息之地,更多的是寄托我们的追忆。 5.刷新墓铭,一般会从油漆店买来红黑两色的油漆,带上几支毛笔,已故的亲人名字用黑色的油漆顺,健在的亲人用红色的油漆刷,然后压上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来打扫过。 6.叩头行礼祭拜,必然的一个过程,以示对死者的尊敬。 7.吃掉所带食物,再将蛏或蛤壳撒在墓埕上。关于这个做法也和压纸钱同理,表示此墓已有后人祭拜。 8.“祭墓”之后,人们大都***摘一些松枝带回,插在门上,向邻人说明本户已经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清中秋节的习俗?
1、吃月饼—礼饼、豆黄糍
旧时,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置办酒肴米饭,饭后对月供奉时令鲜果,中置“大礼饼”。然后一边欣赏迷人的月色,一边品尝可口的“大礼饼”,共话人间真情,其乐融融、大快朵颐。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中秋节,作月饼相鬻(yù),户争买,兼以酒果相馈遗,夜则置酒玩月。”福清民间有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之风,以相互表达美好的祝愿。
有的地方还有中秋节吃“中秋米糍(豆黄糍)”或吃“起家粿”、吃“海蛎饼”的习俗。“中秋米糍(豆黄糍)”意蕴“时来运转、有时有节”,所以福清有“吃了中秋米糍,寒衫抱出来”的古谚,以及“八月中秋蛎饼圆,做米时做粿庆团圆”的节令歌。
2、烧瓦塔
据史志记载,“烧瓦塔”习俗始于元末。那时,蒙古族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不准民间使用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统治者的高压态势令百姓恨之入骨。有一年中秋节,大家暗中串联准备反抗,在月饼里包进写着起义的字条。夜晚时分,大家吃月饼时看到***后,纷纷点燃瓦塔,夺取菜刀起义。从此,人们每到中秋节,就以吃月饼这种方式纪念人民群众的斗争节日。
“烧瓦塔”是大人和孩子在中秋节的一大乐趣。节前好几天,大家就到处张罗瓦片,用以堆砌瓦塔。中秋之夜,在朗月高照下,大人孩子聚集在大埕上和大路边,点燃塔内的柴禾,再撒进盐巴,噼噼***地作响,加之火光冲天,蔚为壮观。有时还进行烧塔比赛,看谁的塔烧得久、烧得旺。中秋节一过,人们用米汤浇牢瓦塔,以期来年再用。现在瓦片少了,人们就用砖块、木块代替瓦片,“烧瓦塔”的趣味就大打折扣了。
福清正月十一是什么节?
农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民间习俗叫“上彩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有迎春纳福之意。这日,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彩饭”。旧时的庙会也在这日前后拉开序幕。小孩开始提灯游玩,俗称“迎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清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清的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