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永春家乡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永春家乡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永春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扫墓风俗,在永春沿袭已久。一般人家带食品到墓前敬献,清除墓草,在坟上撒纸钱,描红墓碑字迹,以示纪念。今学校等单位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
清明期间,永春人素有吃润饼的习俗。“润饼”又叫“薄饼”,原是闽南的小吃,盛行于泉州后来流传到台湾地区,泉州人以及闽南人每逢“过年”、“清明节”等,便有吃薄饼习俗。饼皮薄而柔嫩,包裹鲜美可口的馅料来吃,鲜嫩香甜!其特点:嫩脆甜润,醇香多味。别有一番风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活动。
闽南过年时的习俗有哪些?
谢谢邀请!
闽南是福建南部地区,多指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据福建一位朋友说,他们那里过年要蒸“碗糕”,也称为“发糕”。因为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据朋友介绍,蒸“碗糕”先要“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
“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总之,“碗糕”是好吃的,更是吉祥的!它是闽南人过年餐桌上的一道必备菜!
闽南过年时的习俗有哪些?
闽南就是福建省的南部地区,包括:漳州、莆田、泉州、永春、德化、龙岩等地。这里过年,历史习俗:家家做碗糕,煮河蛏,搓黏丸,杀年猪。姑娘,婆娘插戴栀子花,客人们坐在古色古香的八仙桌边,喝着家酿米酒,吃着“锅边糊”,品尝家乡绿茶,听歌,拉二胡,琵琶三弦吹洞箫,主人端上热腾腾的元宵丸,献上火扑扑的拍胸舞……故而清代诗人:郑东廓在《福州风土诗》中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者锅边糊。”
95年去过一次福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饮食的习惯,东北人不喜欢甜食,我们去了三个人打算玩7天,结果第五天就打道回府了,就是因为吃吃吃,第一天我们三位点了四个菜,都非常甜又点了四个菜,还是甜,三个人吃了8个菜还没有吃大概,在福州8个菜不低东北两个菜的多,总感觉不实在,第二天去市场买了熟食你猜猜又是甜的,谁知道酱牛肉还是甜的无语了,从这刻开始我们就吃泡面,一吃就是两天实在受不了了,又去饭店告诉大厨做菜就放盐味精就可以,什么的都不放,坚持第五天打道回府,至于习俗就是吃什么都是甜的,剩下就不知道了。
永春的婚嫁习俗?
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
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
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
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
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永春家乡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永春家乡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