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内乡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内乡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同样都属河南管辖,为什么信阳说话方言,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河南信阳,这个位于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的城市,它也是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一直让人分不清这里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信阳虽属河南省,但在语言、饮食、风俗等方面和湖北北,安徽西比较相似,信阳人更是被称为不会说河南话的河南人,感觉被河南抛弃了。
信阳,古称义阳、申城,位于河南省最南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南靠大别山,西接桐柏山,淮河从北部穿境而过。按顺时针方向来看,信阳分别和安徽省阜阳市、六安市,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随州市,河南省南阳市、驻马店市相邻。信阳是河南省面积第二大市,仅次于南阳,面积为18925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三个上海市的面积。信阳也算是是人口大市,2020年常住人口约610.90万。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由于它的存在,才有了南北方之分,才有了所谓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才有了南北不同的风俗、饮食习惯。北人喜面,南人爱米,这是饮食习惯上的最大区别。按照这条分界线划分,一般人都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但是信阳人不同,他们刚好压在分界线上,搞得自己又蛮又挎。淮河从信阳境内穿过,将信阳分为南北两部分,从地理意义上来说,信阳人既是南方人也是北方人。所以信阳北边的人吃面,信阳南边的人吃米多。
信阳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誉。换句话说,你把信阳当成北方城市没问题,说它是南方的也行。信阳处在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汇处,有独特的豫风楚韵。但是从气候、语言、饮食习惯等方面来看,信阳其实更偏向于南方。信阳是非常典型的南方气候,湿润多雨,且山水相依、河网密布,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恰似江南。信阳人饮食习惯也与河南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更偏向于南方,是以大米为主。
觉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别说是个几百万人口的信阳了,不管哪里的一个市一个县说话口音和方言都不见得无差异,就拿我的老家邓州市赵集镇来说吧:南北也就是十公里左右,北边和内乡县镇平县接壤,说话的口音就明显有别于邓州,且红白喜事的风俗习惯也有差别,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对河南话还是很了解的,会说洛阳,郑州焦作等大部分河南话,但对于信阳话还真不了解。不过新四军是江南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其中没有浙江,却有河南。我想,可能是把信阳算进去了吧?
有人说信阳方言跟河南其他地方不一样,这其实有一些误解在里面的!
河南省方言内部差异并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小。包括三门峡,安阳,焦作,新乡,信阳部分地区在内的很多地方方言跟河南主体部分都不太一样,即使是中原官话内部差异也不小。
信阳这个地方很特殊,因为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三省交界处的方言自然有三省的特点。比如说,信阳市区方言,也就最能代表信阳的方言其实跟驻马店话中南部方言类似,而跟黄冈话并没有太多相似点。而光山,新县,罗山以及商城南部才是江淮官话的大本营。这一区域人口在信阳并不占多数。
以前在网上听人说信阳人讲湖北话,听得多了我也深信不已。后来去了一次信阳市区,发现在信阳市区主流人口都说的是近似驻马店的方言。在信阳期间,我全程都说驻马店话,没有任何交流障碍的。可以那样说,信阳话和驻马店话的差异小于驻马店话与南阳话的差异。毕竟我一个驻马店人听南阳话和洛阳话有点困难,而信阳话则简单很多。
网上所说的湖北话其实就是光山,罗山,商城以及浉河区南部再加上新县等地的方言,这一区域方言说实话不太好理解。我几乎完全听不懂。
客观认识信阳很难的。很多人都知道豫风楚韵,但是其实只强调楚韵,却忽略了豫风。信阳跟襄阳一样,处于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过渡区域,不仅文化是过渡状态,连方言也是。南阳与襄阳方言差异就等同于漯河话与驻马店话的差异。大家都把信阳看做一个完整的文化区,而实际上,信阳长期属于汝宁府节制,也就是说,信阳跟驻马店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片区。1965年之前的信阳专区(现在的信阳+驻马店除泌阳外的区域)从北到南才是一个完整的从中原官话过渡到江淮官话的体系。
网络上很多人对信阳这一区域的评价多数是道听途说,都一股脑强调其与河南的差异,差异强调多了就把所有的相似点都忽略了。这就不太好了,要尊重客观事实!
有不同意见的都提出来,我想听听。和谐讨论我喜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内乡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乡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