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威县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威县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邢台有哪些特色民俗文化?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威县老城东大街的南面,火神庙街的东面,有一大片空旷地面,大家叫它“大操场”。大操场是县城的中心,也是县委、县***所在地,当时一些大型的活动都会在这里召开,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都会在这里举办,一些民间活动也会在这里举行,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五,大操场更是人山人海,玩狮子的、耍龙灯的、踩高跷的……各种民间艺术都会到这里来展示,这时,大人笑,小孩闹,锣鼓声,笑闹声,此起彼伏,平时空阔冷清的大操场一时便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然,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要数我们南街的狮子舞了。小时候,我最敬佩的两个舞者,今天说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了,一个是我同宗的哥哥,名叫王凤山,个子偏高,待人很亲切;一个是街南头的,我也叫哥哥,名叫张廷文,也很亲切,两个人还是把兄弟呢。我们南街的狮子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表演时舞者配合着震撼人心的鼓点,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站长凳、钻长凳、上高桌子,前空翻跳下,后空翻跳下等高难度技巧。生活中两个都是非常沉稳的人,想不到他们竟能把狮子舞得生龙活虎,活灵活现,配合得天衣无缝,真有点不可思议!足见他们对舞狮的热爱程度。他们一个舞头,一个耍尾,简直就像一个人在舞。记得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几张桌子搭得老高老高,我这两个哥哥,在上面翻滚腾挪,前扑后剪,最后腾空而下,落地后又顺势打了几个滚儿,翻身站起亮相,一时间惊呆了全场观众。
当时我还是年龄太小,懵懵懂懂地记得,大狮子还下了一只小狮子呢!而今,王凤山、张廷文两个哥哥早已作古,当年那只“小狮子”翁正海也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想起当年的景象,如在眼前……
如今,威县南街的狮子舞就像儿时春天放的风筝,夏天捉的蟋蟀,秋天做的游戏 ,冬天堆的雪人,还有那个时而空阔,时而热闹的大操场,以及在大操场留下的童年足迹,都成了我梦中的记忆了……
1.扁鹊医药文化
2.七夕爱情文化
3.郭守敬科技文化
5.梅花拳武术文化
4.邢窑白瓷文化
5.百泉的泉文化
6."周公与桃花女"汉族婚俗文化
7.邢台古碑刻书法文化
8.邢台长城雄关文化
9 .邢台尧山文化(省物质文化遗产)
邢台有很多的特色民俗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有梨花大鼓和隆尧秧歌。现在让我们分别来谈论一下这两个最具有特色的邢台民俗文化。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是邢***一无二的曲种之一。梨花大鼓,一听这个名字就非常具有诗意,而梨花大鼓也是中国戏剧界中一朵精美绝伦的鲜花。梨花大鼓一般由女性舞者来舞蹈,一提到这个名字,我们的脑海中就可以浮现出舞者在漫天飞舞的梨花下舞蹈,而腰间绑着一个画有美丽图案的红色大鼓,随着舞蹈动作的不停变换,舞者敲击大鼓的节奏和频率也在不同变换,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旋转时而跳跃,通常不只是一个舞者表演梨花大鼓,整个表演由很多名舞者相互配合,相互编排舞蹈,整体上看起来非常震撼,非常令人神往
隆尧秧歌是河北省保留下来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曲种之一,由许多历史文献查明,同时由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和证实,隆尧秧歌大约开始于很早很早以前,但是具有成型的组班去在全国各地登台表演的时候是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隆尧秧歌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劳动的创造,是他们对于庄稼丰收的期望, 对于劳动的赞美,对于生活蒸蒸日上的期盼。
邢台至今已有3500年的建城市,是我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因此也有许多古老而有趣的民间风俗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流传下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觉得邢台当地比较有趣的民俗文化。
1、广宗太平道乐
广宗太平道乐是流传在邢台广宗县的一种民间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宗太平道乐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张角起义,根据他的思想主张编制而成供百姓诵读,后逐渐成为民间祭祀、节庆纪念所演奏的音乐。现在邢台地区专职演奏广宗太平道乐的人已经很少了,多为民间半职业艺人。
2、隆尧招子鼓
招子鼓主要盛行在隆尧县周边,原本叫做“鼓会”,后因鼓手在表演的时候背上插着鼓招子,就把它叫做“招子鼓”了。
招子鼓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开放粗犷,具有北方人特有的豪迈与乡土气息,地方色彩浓厚,现在偶尔在隆尧当地农村还可以见到这样的表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威县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威县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