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男人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男人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信阳人怎么过年?
题主您好!
笔者是信阳的,浉河区。我在百家号上专门写了一篇信阳浉河区人怎么过年的短文。看来在这里还要再叙述一遍。
信阳八县两区。过年习俗可能大同小异。我在这里说说相同点吧!
每年农历进入腊月初八以后,农村里基本上就开始筹备过年了。小时候的印象中,每年这个时候,家庭妇女们拆洗被褥床单窗帘之类,男人开始上街赶集,***购过年及春节拜年所需的商品。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从外地运过来的粉条,有红薯粉条,还有土豆粉条等。好像红薯粉条比较好吃一点。之所以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小时候粉条一般只能在过年时候才能吃到。
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有一样,那就是炸糙米,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吃到的炸爆米花用的那种机器。每年腊月初十前后,逢集的时候(我老家在信阳浉河区南部,现在浉河区城区市郊乡镇,集市逢农历单日逢集),集市上便有一个专门给人炸糙米的师傅,坐在一只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两样东西,左手边是一只风箱,好像是用木板做的,右手边是一座小铁炉子,直径大约30公分左右,高度20公分左右。炉子上边面对师傅的前后两端有两个缺口,一只长度不到30公分直径大约20公分左右的圆柱形密封铁罐(就像是一只袖珍煤气瓶),架在铁炉子上,铁炉里燃烧着木块。师傅左手拉着风箱,右手不停地转动着铁罐把手。一会儿,师傅伸头看了看把手边上的气压表,估计是气压够了,便停下双手,站起身,右手提着把手,左手把铁管套进铁罐的前面一端突出的地方,走到旁边一个长长的布口袋前,把铁罐放下,左脚踩住铁罐,左手一使劲,“砰”的一声,一团白烟升起!一锅糙米炸出了!
腊月二十以后,农村集市更加热闹了。逢集的上午,人群熙熙攘攘,小小的街镇,被四面八方过来赶集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都放寒假了,学生们三三两两的,也都走到集市,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年龄再小一点的,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来到集市,买一串冰糖葫芦,或者一根油条,美美地吃着。
除夕那天,一早起床,吃过早饭,大人就开始打扫室内卫生。墙壁,门窗,桌椅板凳,全部清扫一遍。然后是门前的院落。快到中午了,小孩子们帮忙给大人张贴新春对联年画。等到这一切都弄好了,时间也基本上到中午了,接下去的是燃放鞭炮。长长的鞭炮挂在门前的竹竿上,在砰砰***的响声中,除夕盛宴开始了!爆竹声声除旧岁。浓浓的年味在鞭炮声声中强烈地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大家伙当地过年有什么风俗、***项目?
在我们农村老家,过年是非常隆重的。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忙碌了。
首先忙碌的肯定是准备过年的食物。刚进入腊月,由于离过年还早,所以准备的食物一般是容易存放的东西。比如粉条,晒干的海货,生的瓜子等等。每逢集市,都要买一点,等到腊月二十左右,这些干货基本上就准备得差不多了,后面的十天就要准备肉、鱼、青菜等新鲜的货物了。
腊月二十一是大扫除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碌一天,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一遍,以干净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腊月二十五这一天自己做豆腐,也要忙活整整一天。先磨好豆浆,然后烧开水,把豆浆中的豆渣过滤出来,最后再放上卤水点成豆腐。自己做的豆腐香软可口,比集市上买的强多了。
腊月二十六开始蒸馒头,年糕,豆沙包等,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过年蒸的馒头不但要好看,还要好吃,上面插上大枣,里面放上花生,栗子等等。我们家因为人口多,过年都回老家,所以这两天格外忙碌热闹,家里一直飘着香喷喷,热腾腾的气味,这就是真正过年的气味。
除夕这一天是贴春联的日子,早饭过后,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和孩子们开始用铲子等清除旧的春联,女人们则用面粉熬浆糊。等这一切准备就绪,半个上午差不多就过去了,大家开始贴春联。门上,墙上,水缸上,猪圈旁边,家里家外焕然一新。我们这里有个规矩,贴春联的时间是不能超过中午十二点的,所以上午大家都得抓紧贴上。
从进入腊月开始就忙年,到贴完春联算是忙完了,接下来就是全家团圆,共同准备年夜饭了。我们这里的年夜饭必须是白米饭,吃饭时要留出第一碗米饭到正月初三。凌晨吃饺子,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老家农村过年的风俗,忙碌,充实又热闹。
每当进入农历二月的时候,就有一种看似大雁形状的馒头(馍)出现在安徽阜阳市的大街小巷,阜阳人称之为“老雁馍”。进入农历二月以后,初二和正月十六时候,阜阳一带的媳妇女儿们回娘家时,都会带上一对老雁馍,送给自己的父母,老雁馍身上排上很多小小的大雁,表示女儿出嫁后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流传在皖北地区的一种风俗,保留至今。随着时间的演变,面粉质的老雁馍,变成了西点面包房做的面包老雁馍,因为原来老雁馍形体较大,一天吃不完,现在的阜阳老雁馍形体稍微改小,特别是面包老雁馍大受欢迎。原本吃馒头不多的,或者只有到吃饭的时候才吃老雁馍的主力军——孩子们,发现面包老雁馍随时可以食用,市场需求反而有所增加。随着市场品牌意识的加强,各种字号商标的注册,和各式各样包装盒的出现,也让阜阳这一民俗产品,走向了阜阳市以外。材质的改进,使得老雁馍这一民俗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为皖北春节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过春节也称为过年。笔者老家在山东章丘,此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小泉城”之美誉。
到了腊月初八,老家叫“过腊八”,人们熬制粘稠的“腊八粥”,用来表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腊月二十三为辞灶日,叫“过小年”。这一天人们要在锅灶前贴新灶王爷像,供奉麦芽糖,以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_a***_]”。家家户户开始清扫房屋,置办年货。
记得年货主要在明水大集***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购物者人满为患水泄不通,挤满各个摊位,人车混杂人流如织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景象买年画。公社书店与县里的书店墙上和书架上方都挂满了年画,小孩子也买几本小人书回家交换着看。
临近过年,人们开始蒸馍馍,馒头形状也各式各样,也有用雕花模子扣出的金鱼和蝴蝶,或者用红颜色在大馒头上点上红点,以烘托年味儿。当然也少不了打酥锅、炸麻叶、炸藕盒、炸鱼、炸松肉。农村这时则开始做豆腐、摊煎饼,一派喜气洋洋。
年根底下,要在院门及屋门要贴迎新春联和年画,剪窗花,贴福字,红红的窗花贴在明净的玻璃上,带来新年的希望和吉祥。
当夜色降临时,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一餐“年夜饭”。有的家庭这一天还要燃纸点香叩首并呼唤亲人的称谓引领已故亲人回家过年。一般过了初一就可以把“亲人”送走了。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团坐在一起包饺子,***前不能入睡,谓之“守岁”。
老屯子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前,各家要杀年猪。猪是自家养的,至少是一年以上的三四百斤的。杀猪了,要请屯里屯亲的老亲少友来吃一顿,灌血肠,片白肉,酸菜粉条等是必不可少的。远道的亲戚还得住上三两天。坐在烧的热乎乎的火炕上,唠家常。
二十三小年这天,要吃饺子。一般也是从这天往后,开始包冻饺子了。几家约好了排了时间,今天你家明天他家串换着包饺子。此起彼伏的剁酸菜馅子的声音,在屯子里响了起来。
二十五扫房土,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扫去屋子里的尘土。
二十七杀年鸡,准备过年的好吃好喝。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上午贴了春联,过了晌午,鞭炮噼啪响起,除夕的这顿饭,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看着电视,举杯祝福长辈身体健康,后辈成才,家业兴旺。
大年初一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东北大地虽然是白雪覆盖,滴水成冰,走街串巷的大秧歌,却扭得红红火火。过年的喜庆,挂在人们的脸上,洋溢在人们的心里。
过年了,男朋友可以来家里过年吗?【还没有结婚的那种】?
能否带男朋友回家过年,主要是看你们两人的关系是否朝着婚姻的方向发展。如果是,那么就没有关系,而且大部分父母一般都不会怎么反对的。如果不是,那么最好不要这样。尽管社会已经进步了,世俗的传统被打破,但好事者还很多,不少人还热衷于闲言闲语,让父母的面子受损。
无论如何,带男朋友回家,一定要先告诉父母,而且还要听听父母的意见,这也是对父母的尊重。因为你还没成家,在父母眼里你还是个孩子。
男生,已经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了肯定可以到女方过年了,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女生去男生家里过年不太适合,必竟是女生,在传统习俗观念影响下女孩子去男方过年会有点不矜持感觉,一般在有婚约情况下再去男方家里过年才比较合适。恋爱中女生更要自重。
这个我觉得需要咨询一下家里的长辈们,看是否有需要注意的风俗,如果家里风俗是不可以让男朋友来家里过年的那就不可以,如果没有太多讲究的话,那就可以通过沟通,带男朋友回家过年,还可以顺便见了家长,提前了解和融入这个家庭,有助于对方更加了解自己哦。
看你们走到了哪一步:
如果只是刚在一起,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建议不要去对方家里过年。一方面,你去对方家里过年的话,若事后不在一起了,对女方不好。虽然现在思想开放了,但多多少少有影响的,尤其是农村。另一方面,若双方还不够有默契,尚在磨合期的话,就去家里过年,有些事情不够了解,无法和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
如果是在未来一两年内有结婚的打算,赶紧叫男朋友跑过来。
河北沧州本地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沧州近了腊月就有年味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八粥就是大米,糯米,红小豆,黑豆,黄豆,高粱米,粟米,金丝小枣等10余种原料熬制的粥。做腊八蒜醋,就是把大蒜瓣放入醋中密封,到大年初一蘸饺子吃,酸辣可口。下面用沧州民间谚语,说说沧州习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大扫除,二十六去炖肉,二十七去炖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坐一宿。二十三糖瓜沾,就是蒸年糕,祭灶王爷,用糯米,红枣蒸的年糕特别黏,有封灶王爷嘴的意思,让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三十上午上坟祭祖,中午上供祭神,下午保饺子,傍晚全家吃年夜饭,晚上不睡觉守岁,大年初一早起吃饺子,吃完饺子开始大拜年,平时见不着人的大街,此刻沸腾了,热闹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互相问好,祝福拜年。大年初二娘家人去出嫁的姑娘家拜年。大年初四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拜年。大年初五有破小人的风俗,不拜年,有点谜信色彩,现在不提倡了。现在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走亲戚了。正月十六有遛百病的习俗,十六吃完晚饭人们上大街,人们撒钢崩,去百病,去霉运。另外,就是高跷,大秧歌,舞狮子,哥舞,杂技,武术等***表演。总之,沧州的民俗很多,先给朋友们介绍这些,以后再聊。
沧州过年风俗着实不少,年三十早上上坟,追忆去逝亲人,回家贴对联,贴年画,赶集买年货,晚上包饺子,。铺高粱穗,这叫踩岁。年初一吃完饺子全村出动大拜年。年初二媳分回娘家,在那里聚会。初三初四初五走亲。
临近春节,全国各地的年味都很浓,***购年货、贴春联、放鞭炮……不论是在外求学的还是外出务工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都会赶回老家过年。对各地年俗感兴趣的朋友们,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河北沧州的年俗,看一看沧州的朋友是怎么欢度佳节的。
一、小年“辞灶”
腊月二十三被定为小年,小年这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辞灶”。“辞灶”也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一般家中老人会将糖瓜供奉于灶王爷像前,同时灶台上也会供奉一些豆子和柴草,是给灶王爷的马的。人们“辞灶”意在祈求来年生活顺利。
二、三十“请神”
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起的很早,这一天吃过早饭,男人就带着孩子出门“请神”,所谓“请神”就是去往祖坟方向的路口对祖坟方向邀请已逝的祖辈回来过年。
三、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在沧州有这样一个说法:“起的早,过得好”,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起的很早。煮饺子,上供,放鞭炮,吃过早饭人们就出去拜年,相互问候。在沧州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出嫁的女儿初一不回娘家,要过了初一才可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听了我的讲述,你们是不是觉得沧州的年俗很有趣呢?其实这只是沧州年俗的一部分,如果你感兴趣,不妨在闲暇之余去沧州亲自体验一下。
小时候从腊月二十二那天开始大扫除。过了小年就还是蒸馒头。一天好几锅。二十九贴对联,今年刚有老人家去世的人家不贴或贴白色的。这一天会准备各种贡品。有老人的人家老人家贡族谱,没老人的自己贡。三十早上去请神,初一拜年,初二送神,然后各种走亲戚,亲戚多的大概一天一家得忙到初七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男人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男人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