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江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元江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能否用一句话介绍少数民族的习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地方文化和民俗,如果你一定要用一句话来介绍少数民族的习俗,那就是,同为中华民族的传人都以中国人自居、以中华民族为傲!
能否用一句介绍少数民族的习俗?56个民族,56朵花,我是回族男子头戴小白帽,众人一看就知是***,女性结婚后要把脸用盖头遮脸只露双眼,众人就知道是已婚女性,这是***的习俗。
用一句话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的习俗就是:圣洁的水啊,泼啊泼。
就连敬爱的周总理都曾和傣族人们过过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盛大的节日,有700年的历史了,每年的4月13-16日,人们早晨起来沐浴,然后用纯净的水互相泼洒,驱除一年的霉运,来祝福来年好运。
1961年4月,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景洪,同傣族人们过节,联欢。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卦,头上扎着雪白的头巾,神***奕奕。傣族人们一见总理欢呼起来,争先祝福总理。
圣洁的水啊,泼啊泼,周总理也把水泼向人们,祝福人们。
那一天,永远难忘!
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还陪傣族人们过泼水节,真是人们的好总理。
缅怀周总理,总理和我永远在一起。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这首歌我们大家耳熟能详,没错,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各个民族的特点吧!
汉族:中华名族之主体,男耕女织之风情。
满族:男穿青蓝长袍褂,女着旗袍梳京头,好歌舞,喜***,重礼节。
蒙古族:草原里、马背上奔驰,崇尚狼图腾。
***:头戴白帽,礼拜***。
维吾尔族:木卡姆,刀郎艺术舞遍天下。
苗族: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手拿芦笙走遍四方。
彝族:歌舞伴餐跳菜宴宾客。
哪个少数民族戴大耳圈?
钦族是缅甸第七大民族,这里的男女绝大多数都佩戴木制的大耳环,但如今,这一风俗已逐渐衰退,仅有少数妇女还秉承着穿耳洞带硕大耳环的传统。据缅甸2014年的人口普查,缅甸约有100万钦族人口,其中约48万生活在缅甸西北的钦邦,这里多山偏僻,通往外界的交通稀有,是缅甸欠发达地区之一。
哈尼族的特点?
哈尼族特点: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红河、西双版纳等地,云南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哈尼族在明清时期称为“撒依人”,后来称为哈尼、阿依等。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
哈尼族最早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红河流域地区的个旧-建水一带;后逐渐向南发展到元江两岸和澜沧江、红河流域;现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大理等地,人口约100万左右。
哈尼族的服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在云南省红河、德宏、大理等地均有分布。 妇女穿右襟对襟上衣,外罩宽大的坎肩,腰间系有大围腰,并配以绣花腰带。有的还在头上扎扎头巾。 哈尼族男子穿圆领对襟上衣,外套长衫,下着短裤;妇女的发式多种多样,有的用银丝编成辫子,然后盘在头顶;有的将头发挽成一个***髻状并用一条带子系在脑后;有的则把头发编成小辫子盘在头上。
哈尼族有自己的饮食习俗,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一般不吃猪肉,也不习惯食狗肉和家禽。哈尼族有三餐:早、中、晚吃包谷饭;饭后以香蕉叶为杯饮酒;在节庆或喜庆场合,也吃粑粑和酒。 哈尼族喜食糯米粑粑,分甜、咸两种。咸味的叫“拉美”,甜味的叫"拉美"。在节日或喜庆场合吃时加点辣子或辣椒面即成了辣粑粑;而做甜粑粑,则多用红糖、白糖和面粉作原料,先将红糖用水煮熟后去皮,加入适量的水搅成糊状后再加上面粉和好成面团包上豆沙及花生粒或葡萄干作馅。
“尝新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内容是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举行赛龙夺锦、射柳、斗鸡等活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江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江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