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典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典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发红包的习俗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的中华习俗,其实这种习俗最初是始于清光绪末年。
据史书记载:清光绪末年,印刷技术开始广为所用时,当时的所谓红包袋,做法非常简单,只以红纸印上黄油,再于未干的黄油上缀上金粉,效果就如现今烫了金字的红包袋般,而图案则多以简单为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古有诗云记载,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国人从有文明开始都很注重仪式感。万事都讲究个有始有终,过年也是。一年结尾一年复始,农历新年农历最后一天守过子时迎来新年各种传说给这个仪式增加神秘感,自己编的,嘿嘿
年的来历:太阳、地球、月亮自身及相互间的运动,形成了人对日、月、年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有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形成了“年”的概念。
年的故事:传说中古时侯有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人,因此每年来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他还是上山躲避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不住,便都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跟往年一样准备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抖,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以后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年的来历及风俗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唐朝,这个习俗的来历源于一个民间神话传说。
在唐朝,渭河两岸有许多人靠***为生。由于***的人越来越多,河里的鱼***逐渐减少,很多人捕不到鱼。只有一个老渔夫例外,他能捕到很多鱼。年轻后生虔诚地向老渔夫求教***技巧,老渔夫如实相告:我没啥技巧,城里有个白衣秀才,占卜十分灵验,我经常找他占卜鱼讯,所以才比别人捕的鱼多。
巡河的鳖军师听到这话后报告龙王。龙王担心长此以往河里的水族会被捕光,于是决定设计除掉占卜算卦的白衣秀才。
一天,龙王扮作商人找秀才算卦:我要出门经商,不知近日天气可好。如果算的灵验,我加倍付钱,如果失灵,我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性命。秀才应允,告诉龙王:近日风和日丽,你出门无妨。
为了除掉秀才,龙王次日兴云施雨,随后找秀才算帐,并要取秀才性命。秀才厉声呵斥:你违犯天规,私自下雨,天庭定会索你性命。龙王震惊,知道遇到高人。他惊魂未定,急忙俯身赔罪,哀求秀才告知保命之法。秀才拗不过,无奈告诉龙王:当朝宰相魏征是人神官,我推算玉帝派他监斩,你可求当朝皇上设法稳住魏征,过了刑期,兴许能保住性命。
问斩当天,太宗借故找魏征对弈。期间,魏征伏案而眠。太宗怜惜魏征操劳国政,没忍心叫醒。熟料,天鼓大作,龙头落地。原来魏征梦中上天监斩了龙王。
夜间,龙王的魂魄闯宫,怪太宗不守信用,要太宗抵命。太宗受惊吓,让秦琼、尉迟恭保驾。慑于秦琼、尉迟恭的武功和威名,龙王的魂魄离开皇宫。
可是,只要秦琼、尉迟恭不在,龙王的魂魄再闹皇宫。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有大臣建议:用桃木雕刻秦琼、尉迟恭的人像,立于宫门,也能吓跑龙王。
此法屡试不爽,官宦富人纷纷效仿,以此抵挡厉鬼入宅,保佑全家平安。可是普通百姓没钱雕刻桃木像,便在门上绘制张贴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以求镇宅驱邪。这就是门神爷的来历。
对联起原于唐代,繁荣于明朝。跟朱元璋大力倡导和创作实践有极大关系,他对楹联的发展突出功绩是推动春联的普及。春联这个名称,就是他提出来的。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楹联就从春联的形式普及开来。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的一种风俗。明初春联用红纸写,原因有二:一,相传上古有一叫年的凶兽,在寒冬除夕出来为害吃人,此兽怕光,怕响,更怕红的颜色,旧时的桃符恰恰也是暗红色,所以用红纸是驱邪避害;其二,红色本身带有喜庆色彩,用于春联可增加新年的喜庆气份!
我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春联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典故。
据说五代之前,百姓们没有贴春联的说法,只有贴桃符。按照《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用以寄托百姓们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到了五代,贴桃符终于有了变化。当时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追求潮流,标新立异之人。
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那个除夕,他觉得每年都在门上贴桃符,年年如此,太过乏味,于是便突发奇想,命人喊来了大学士辛寅逊。
君孟昶告诉辛寅逊,说每年除夕都贴“神荼”、“郁垒”二神的桃符在门上,没有创意,今年想要换一换,准备写两句话在上面,来代替“神荼”、“郁垒”二神。
辛寅逊闻言后,点了点头,立即摊开笔墨,等待着君孟昶。
那到底写什么好呢?君孟昶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当时,朝廷以吕馀庆知成都,长春乃是太祖诞圣节名,如此看来这两句话十分吉庆,而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新年我们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辛寅逊闻言后,连声说好,于是大笔一挥,写下这两句话在桃符上,然后命人挂在门的左右两侧,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就这样诞生了。
过年的年和除夕的夕是传说中的动物吗?有史料证实吗?
“年兽”和“夕兽”,两个鼎鼎有名的大怪物,其实史料中并不存在,它们的来源是个大谜团。
关于年兽和夕兽的传说很多,大概的意思都是从很早之前开始,每逢腊月底就会出现的怪兽,吃人、破坏村庄。于是,人们就放鞭炮、贴对联驱赶,此后就成了风俗。
故事的版本很多,但真要是挖史料的话,会发现根本没有相关的记载。
首先,“年”这个字跟怪兽一点关系都没有。
年这个字历史比较久远,甲骨文中是“上禾下人”,代表谷物成熟,人们背着回家的意思。
在《谷梁传·桓公三年》中也有“五谷皆熟为有年也”,明确表达了“年”就是谷物成熟了。
此后,年衍生为了谷物成熟周期,也就是现在年的意思。
《管子·立政》中有“季冬之夕,即季冬之暮”的说法,其实就是指的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和现在的“除夕”是一个意思,具体指的某一天,而不是怪兽。
“除夕”这个词的本意,也绝对不是“除掉夕兽”。有研究者考证,“除夕”原为“舒夕”,指的就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除夕”只不过是通***字的用法而已,并没有“除掉”的意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典故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