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庆 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庆 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徽安庆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感谢邀请。
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安徽省的“安”字,便是取自安庆。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安庆在安徽省内,自成一派。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说到安庆吃的特色,大多数安庆人的年夜饭里,都少不了一碗“鸡汤泡炒米”。
安庆市民周忆文说,每到春节期间,她的奶奶总会选用大铁锅炒米,把竹子枝丫扎成扫帚形状,这样一来,米粒更容易翻动。奶奶提起大桶菜油,倒入锅中,等油热后下三碗大米。
炒米,要选用糯米,先用开水浸泡,等到米粒中央发软、能掐动时,再用竹箩或簸箕捞起来,用冷水冲洗,洗清米粒***,防止互相粘连。等水分沥干,便可下锅炒。开水浸泡时间要适宜。如果时间太长,米粒被泡化了,也就失去了脆劲;时间短了,米谷子未软,炒出来吃不动。其次,火候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火大了会把米炒焦,吃起来有糊味;火小了,炒出来发僵吃不动。
为了迎接大量的春节来客,主人大都将食材分装,用沙锅盛装热气腾腾的老母鸡汤,用精致瓷碗盛装香脆炒米,一齐摆放在客人的面前,客人会自己动手,品尝食物的美味,享受主人的盛情款待。
我祖籍是安庆市人,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特别是年三十,家人都把桌,橙摆好,酒筷放齐,把香供台上,香烛燃起,年菜放齐,烧纸放炮竹,接祖宗回来吃年饭(安庆人统称接祖)然后儿孙们向席位上座跪拜,撤酒上饭,敬祖结果,敬祖的饭,由长孙吃,(敬祖的饭是小半碗)以后大家才吃年夜饭。
上面朋友讲的很对,炒米,芝麻粉,是安庆著名食品,也是安庆人家家必备的食品,特别是用鸡汤,或腊肉和咸鸭肉汤,用开水冲泡炒米,真是过口留香,让人难忘,是安庆和安庆沿江民间特色。
我就是现在,每年都从老家寄点炒米呢。
小时候过年时很热闹,打糍粑,做豆腐,熬切糖,杀年猪,糊灯笼,打扬尘,写春联,找裁缝回家做衣服。远离千万里都得回家过年。过年晚上请祖宗,过年晚上守岁,初一早晨吃面条,吃过饭后出行放鞭炮。过年时说吉利话。如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买买买,好多人都到县城省城买房子了,但过年时还是回家。小车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可年味却越来越淡。寻找乡村的记忆,回味过去的年味,有份淡淡的哀怨与惆怅。
望江过春节的风俗?
1、除夕完年吃年夜饭
除夕傍晚,要在堂轩举行完年仪式。跟祭祖仪式差不多吧,不过心情除了严肃好像多了一份喜悦。净脸面,换新衣,摆香案,列三性,点红烛,烧香纸,跪天地,拜祖宗,燃烟花,放万鞭。礼拜结束,吃年夜饭。吃年夜饭,又叫吃团圆饭,吃席饭(男女老少齐上席),吃细饭(细嚼慢咽边吃边聊)。
旧时候年夜饭是一年最丰盛的一顿大餐,少则八盘十盘,多则二十盘及以上,肯定是双数,吉利。酒菜上齐以后,要摆上八至十人的碗筷酒盅,表示对未归亲人的思念和希望未来多添丁加口。
2、守除岁出天方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人们终夜不眠,坐等天亮,叫做“守岁”。
守岁,既有留恋过往岁月又有寄情来年新春的双重意味。现在的人们,等到CCTV《春晚》节目播报新年零点到来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戴上新帽,燃烟花,放万鞭,摆糕点,开大门,走出去,到祖堂,拜神灵,祭祖宗,再朝“年图”上标明的新年吉方(喜神方)烧香礼拜,企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地利人和、风调雨顺。最后,大家互请品尝自家的糕点果品,尽欢而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庆 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庆 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