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水族的风俗习惯
水族饮食习惯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水族建筑习惯 水族传统的房屋结构,大多属于“人楼居,梯而上”的古越人茆榫“干栏”式建筑遗风,由“依树为巢而居”演化而来。
饮食: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 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水族丧葬集中体现了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信仰文化内涵。同时,丧葬又成为水族传承孝道和祭祖礼仪、调整人际关系、提升血缘氏族凝聚力、交流社会知识的重要活动。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水族喜欢同血缘氏族聚居,一个村寨大多都是亲戚关系。起房造屋,通常要以主人的生辰八字择吉行事。
刘三姐故乡的当地风俗。
1、壮族历史故事--刘三姐 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
2、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经国家考证研究决定:宜州市作为刘三姐故乡。
3、”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在中国广东、广西乃至湖南、云南、贵州的苗、瑶、布依、仫佬、汉等民族中均有同类故事流传,所以刘三姐传说对研究中国南方各民族社会风俗史和民间文艺学颇具参考价值。
4、因为电影的拍摄地是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因此,很多人就误以为刘三姐是广西人,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刘三姐其实确有其人,故乡在广东封开,被当地人称为刘三妹,后迁移到广西,因为风俗的关系,在广西又被尊称为刘三姐。
5、刘三姐的故乡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罗城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这足以证明刘三姐的故乡在罗城。” 从罗城县城往怀群镇方向走40多里的乡间公路,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大石头。
宜州的习俗.习俗又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1、首先,宜州春节的最大特色就是烟花爆竹的燃放。整个城市都会弥漫着烟花爆竹的烟雾和欢乐的气氛。人们会在除夕夜和家人一起燃放烟花爆竹,以驱赶邪灵、祈求好运和迎接新年的到来。其次,宜州春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
2、如今,科技发达了,自然已没有人再烧香供牛栏,给牛吃糯米饭了,但在宜州不论城里、乡间家家都还流传蒸糯米饭,吃五彩香糯饭的习惯。
3、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习俗。
4、宜州是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你可以前往瑶族村落体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比如参加瑶族的盘王节,观看瑶族的银饰工艺,品尝瑶族的特色美食如瑶山野猪肉、糯米饭等。还可以在村寨中体验瑶族的火把节,感受其独特的民族习俗。
5、其次,宜州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壮族的聚居地,壮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游客可以参观壮族村寨,了解壮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6、壮族歌圩,壮族民俗。“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