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沂源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沂源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明节扫墓是风俗,为什么山东十月初一还要上坟呢,有什么不同?
我是山东沂源的,别的地方风俗我不知道,就我知道的当地风俗谈一下所见所闻:清明节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清明节我们这里叫过寒食(这里还要介绍一下:清明节我们这里叫清明日,清明日的昨天是寒食,清明日前天是一百五)。过寒食主要活动是祭祖,目的是先祖们居住的地方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需要进行修缮,我们在一百五的那天一早(越早越好),去给老祖宗的坟茔添土,寓意是修房子。现在人忙,也有寒食上坟的时候一块的。寒食那天要上坟,菜肴煮鸡蛋是主要的,这一点和别的地方差不多。
十一,在我们这里叫死了放牛的,意思是在过去牛也忙活了一年了,冬天来了,也该休息-下,享一下福了。不用出去吃草了,回圈后有专人伺候。这时侯,集休要做一下一年的总结,穷富的杀只猪宰只羊慰劳一下忙碌一年的老少爷们。在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想到,地下的老祖们也需要置办过冬的衣物和柴米油盐了。于是衍生了十一上坟这种习俗,和大多数地方冬至吃饺子上坟地意思差不多。
水平有限,阅历不足,习俗不同,勿喷。
清明节“扫墓”,是我国广大地区传统祭祖的日子。另外还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並称为三大鬼节。是缅怀和纪念仙逝的祖先和亲人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寒衣节”前,出嫁的女儿都要㩗带贡品,回到娘家,和娘家人一同到坟上扫墓。贡品除了常用的冥币,酒菜、水果外,还要带上“纸衣”一起烧掉。纸衣象征给先人们购买的新衣服。北方九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儿女们记挂着仙逝的先人。天气冷了,该换衣服了,儿女们送钱又送衣服,表达一点心意。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古代有给出征将士送秋衣的习惯,慢慢地形成了为仙逝的先人送寒衣的寒衣节。各地还有多种来源传说。北方农村,最看重的是清明“寒食节”和十月初一“寒衣节”。人们提前联系,出嫁的女儿们那天回来,准备好贡品祭物,一起到坟前扫墓。
山地区每年的清明节,七日十五,十月初一和大年三十下午是大家传统的烧纸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几乎无一例外。被习惯的称呼为鬼节,并且每月的阴历初一十五不要访亲看友更不要看病人,并且尽量少出门办事,以免在这个不干净的日子出现不测。
一直到我结婚有了孩子之前,我一直以为清明节的主要作用是给烈士扫墓的,十月初一才是给家里人烧纸用的🤦
现在想想确实清明节不仅仅是缅怀烈士,还有自己家里仙逝的长辈。小时候在老家都是清明节是家里人扫墓,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大的任务应该就是给烈士们扫墓,我们一般都早早地准备好,穿蓝裤子白衬衫戴红领巾,所以家里在清明节具体怎么过的,除了记得去上坟,还真不太记得还有什么风俗,哦,对了,好像是出嫁的姑娘不能到娘家来上坟。
十月初一,一般是出嫁的姑娘到娘家上坟扫墓,娘家人要准备好饭菜当客人一样招待。小时候还以为这天是只有出嫁的姑娘才会上坟烧纸,现在才弄明白,这天都是要去的。不同的是因为这天姑娘们都回娘家了,家里不仅仅要准备祭品,更好准备招待贵客的饭菜吃食,所以要比清明的时候更忙碌些,对贪吃的小孩子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大的节日🤦
现在的城市里生活越来越忙碌,很少有人专门在十月一日这一天回老家祭拜亲人了,这一天的晚上城市的街头也就常见烧纸的人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沂源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沂源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