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年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年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们家过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包饺子,吃灶糖。二十四,贴福字。二十五,把面煮。二十六,吃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三十准备年夜饭。大年初一去串门拜年,晚辈拜年过后领红包。
我家可以算是移民二代了,父母年轻当兵走南闯北算是开拓者,所到之处没有什么文化传承,过年就是家家户户互相走动走动热闹热闹,也就没啥讲究。现如今年龄大了才注意一些风俗。前几天老爸老妈说春节了他俩想祭拜一些先人,就跑到小区附近一祠堂去烧烧香。我们笑他们:那是别人家的祖先祠堂,你要拜的不在那里!随后安慰说:也不要紧,就当请人传话吧!
现在的年味,从现代化媒体炫托到繁忙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表面看年味浓得不得了,但其内容和以前比太空洞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忙,大多数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吃个团圆年夜饭就匆忙上班或忙事去了。至于我们50后的人小时候过年的一些年俗内容,现在其本少之又少,以前从过小年开始是祭灶神,杀个公鸡在脖子上系上红线(我心想这是缰绳),放在灶台上。腊月二十四每家扫尘,各家杀年猪,磨豆腐,泡糯米打年糕,给小孩做灯笼除夕夜小孩子去村里每户拜年用。年三十贴门对子(春联),门对子一贴上人家就不来要账了。吃年夜饭之前放炮仗和烟花。饭后小孩子一大帮到村各家拜年,能搞好多瓜子花生小糖之类。当然大人也给年长者拜年。这一夜人睡得很晚是要候岁。初一是本族拜年的日子,我们地方规矩是初一家,初二舅,初三四才岳父。初一家不需带礼物,一般晚辈给长辈拜年,本村近的一般喝茶吃吃瓜子花生就走了,要是邻村的长辈是要留吃饭的。如果有晚辈小孩子的长辈还要给压岁钱的。上舅和岳父家是不能空手的。三天年每家小孩子可放纵一下,在这几天父母是不会打骂孩子的。这几天家里的垃圾不扔的,放在一处,年过了才扔,这叫只进不出。我只讲了我地年俗的一点,现在过年贴个春联都买的或去年剩的,走亲家也就是岳父母家。人们匆匆就忙去了。年味淡了。
我们家是山东枣庄的,论过年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一群人齐刷刷去拜年磕头,首先是自己家族的直系长辈家在然后稍微远点的,比方说和爸爸一个爷爷奶奶的长辈家,磕的时候也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好跪下,每年如此,以前只要过了大年三十凌晨12点就可以出去了,现在都偷懒了,初一早上七八点才有人[捂脸][捂脸][捂脸]
山东人过年多数遵循老传统,所以年味较浓。家家户户贴春联和上坟祭祖那是必须的,在部分山区农村还有杀猪、做豆腐和蒸年糕的习俗。[_a***_]三十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最大的事,所以山东人不管千里万里都尽量赶回家过年。小时候的农村没有那么多好东西吃,像炸肉炸蘑菇包水饺这就算传统美食了。对孩子来说最开心的事是穿新衣服拜年。八十年代的山东农村拜年也是一件大事。晚上吃了年夜饭看春晚,看完春晚正好是***十二点,爆竹声就会铺天盖地响起来。放完鞭接着就是拜年,通常都是自己家族的老大带着到全村拜年,从本家到邻居都要去拜年问好,几乎是一直拜年到天亮。现在拜年的少了,也不再半夜出来拜年,一般都是初一早上开始拜年,感觉年味也淡了很多。过完年就开始走亲戚了。正月初二看姥姥或者老丈人,然后就是七大姑八大姨走一个遍。小时候正月里最有趣的事就是大路上看醉汉,要是赶上下了雪,一定会看到不少连人带自行车醉倒雪地的笑话。现在这种情形几乎是看不见了,文明过春节已经成为新习惯,所以在农村很少看到喝醉酒的人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农村文娱活动的***日子,县城有烟花龙灯表演,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部分条件好的农村会邀请龙灯队进村表演,家家户户放鞭炮迎龙灯,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农村***俗逐渐消失了,所以大家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但是过年仍然是让所有人向往的大事,毕竟一年一度的亲人团聚是最弥足珍贵的。
过年有哪些比较特殊的习俗?
过大年是从古舜时代发起,相传至今有几千年历史的最具文明的中华民族盛大节日。
每逢一年一度的大年春节,家家户户从腊七腊八喝腊八粥,开始淘米蒸粘豆包忙起来,迎接大年的到来。杀年猪,做豆腐,买年货,准备美食佳肴。过了腊月十五,年味越来越浓,小年二十三开始,过年的气氛初步显现,开始清扫庭院,打扫室内卫生,贴年画,供奉“财神爷”,恳送“灶神爷”升天“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并香炉香火供奉,鲜果美食上供伺侯,祈祷神仙保佑。随着大年脚步的临近,在大年的前二天开始贴春联,挂起大***,象征着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大年的喜庆和吉祥。
大年三十是大年的喜庆的顶峰,“年午饭”异常丰盛,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美味佳肴庆新年。三十晚除夕夜,是过大年鼎盛阶段,夜晚十一、十二点时间,家家爆竹齐鸣,烟花五颜六色升空飞舞,照得夜空婉如白昼。象征着辞旧迎亲,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烟花爆竹声中把“财神爷”接到屋,开始吃饺子“除夕大餐”。少的给老的拜年,祝贺又长了一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开始发红包,给小的“压岁钱”。还要把饺子抛向天几个,扔在院的地上几个,供奉天地神同享用。
总之,各地过大年的特殊风俗不尽相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载歌载舞,辞旧迎新,恭贺新年是相同的。
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基本都同化了,除了少数民族文化尚有个性差异,汉族年俗没见有较大差别,俺这里也没什么特殊之处。我认为,捡好吃的吃,捡好听的说,捡好看的看,捡好穿的穿,捡亲朋好友坐一坐,就可以了。就算明白异地的年俗,只要不是大兴其道的正能量,有什么可学的?谢谢邀请。
我们是屯堡人,六百多年前老祖先就来到了安顺,也把许多习俗带来了安顺。特别是过年的时节,这些习俗尤其显得重要,也是屯堡人乐此不疲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的事情。
三十夜守岁。年饭吃过后,父母就会叮嘱孩子,不要乱串人家户,特别是女孩子。因为女孩子正月间串门会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会把一年里的晦气认为是女孩子带来的,所以绝对不允许串门。那么在家里干什么呢?烧香焚纸。神堂上供着各路神仙的灵位,三十夜这晚,香火不能断,必须保持香烟缭绕到天明。
年初一守舍。大年初一,由于昨晚守夜已经疲劳了,大家都睡觉休息,直到母亲起来做好饭菜,这才自由地起来吃饭。吃完饭,母亲就会一本正经地告诫女孩子:千万不要去别人家。一家人待在家里就叫守舍,当然,男人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年初二拜年。谈恋爱的一大早起来就要准备好礼物到准媳妇家去拜年,是姑娘儿的,就会打扮的花枝招展,羞答答地等着准丈夫的到来。父母则带上糖食果饼、香纸炮蜡一一到祖先坟前拜年。
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归家。屯堡人牢记传统,初七这天,一家老少不准出门;已经出门的,初八不准回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已无从查考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年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年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