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牙克石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牙克石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天就是腊八节,农村有哪些习俗?你们那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吗?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又到了腊月。今天是腊月初七,明天又是传统的腊八节,我们胶东农村这边,对于腊八节是很重视的,也有很多的风俗。下面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这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们这边,过腊八节有喝腊八粥、憋腊八蒜的习俗,而且农村人还有扫灰(打扫卫生)的习惯,以便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俗话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一蹭儿,就到年根了。
腊八粥
胶东农村有在腊八节熬腊八粥的习俗,将自家种植的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土灶内填上柴禾,慢火熬制。在冬日里喝上一碗腊八粥,有驱寒暖胃的作用。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农村,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蒜
在腊八节这天,农村人有憋腊八蒜的习俗。据说,只有这一天将紫皮蒜去皮后与醋一起浸泡后密封起来,放在阴凉处。等蒜瓣变成绿色之后,就可以食用了。一般来说,可以做为春节期间饺子的佐料。
扫灰
我们胶东农村这边称打扫卫生为"扫灰",是指进入腊月之后,在腊八节这一天,趁天气晴朗,拿木杆绑上条帚,打扫室内屋梁上的灰尘,谓之扫灰。如果这天天气不好,则象征性一扫,等过后哪天天气好时再扫。因为过去农村扫灰,要将衣柜及被褥搬到院子里,方便清理。所以必须是天气好时进行。
以上是我们胶东农村这边过腊八节的习俗,明天又到了腊八节,朋友们可要记得喝腊八粥暖胃,憋腊八蒜作为饺子的佐料,打扫一下室内卫生,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八节也算是一个在一年当中比较重要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较为重要的节日,在中国绝大多民族和人士都过这个节日的。我们那里的人过腊八以前是吃米饭,说是“腊八”吃米饭避邪,也有喝大米粥的,说什么喝了腊八粥,把一年当中缺失的窟窿和钱财都给补回来。现在来说过腊八节,吃饺子的,摆桌吃肉喝酒的也很多,总之吃什么不重要了,过腊八节都是要庆祝一下的,还有的说腊八是小年,过了腊八就到年了,该制办年货了。所以,我们那里的人过腊八节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是马上要过年了。
明天就是腊八节了,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演变到今天,只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完整的保留下来,因为地域不同,也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腊八蒜。腊八面的习惯。
说起腊八节,那可是大有来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代。
在那个文明草创的年代,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农业生产便成了重中之重。每年十二月,会举行「蜡祭」,来报答农神的保佑。
这个仪式在夏代叫「嘉平」,商代叫「清祀」,到周代形成了一套规范,叫做「天子大蜡八」,也就是祭祀八方的神灵。
腊祭不是用谷物祭祀农神,而是用***的禽兽祭祀祖先,以及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这五位神灵。当然,目的差不多,都是祈求丰收。
蜡祭一般是每年十二月,腊祭则是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这就是「腊日」。可是呢,在农历中,冬至日并不固定,偶尔还会落到正月里去,这样一来就算不得「腊」祭了。
于是,蜡祭和腊祭渐渐合二为一。秦汉以后,蜡祭退出历史舞台,腊祭则吸收蜡祭的部分内容,比如祭祀对象中增加了农神,时间也从十月改到十二月。
腊八粥的「八」与数量无关,而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汇聚四面八方的食材,表达人们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的愿望。
在鲁迅的散文《琐记》里,有个叫「衍太太」的妇人,鲁迅说她对自己的孩子好,对别人家的孩子却不好,「就喜欢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
其实,这倒也不见得她有多坏……
我是尼山布衣,我来回答。
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祭。后来由于腊祭日与佛祖释迦牟尼生日相吻合,于是佛教中献粥供佛与腊祭习俗相融合,演变为十二月初八熬“腊八粥”的民俗,喝“腊八粥”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习俗。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在每年冬月岁末之时,为了祈求神灵保佑,降欢乐吉祥,避灾害祸殃,将***所获的野兽当作祭品,举行大祭,称之谓"猎祭",《礼记·月令》中就有关于“是月也,大饮蒸”的记载,但却并不固定于某一日。由于当时的“猎”与“腊”字相通,故亦将其称为“腊祭”。后来相沿成习,人们遂将农历每年终了的十二月,也通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就随之称为“腊八”了。到了宋代,煮粥、食粥开始成为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礼仪习俗,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就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为粥,谓之腊八粥”的记载,后来相沿成习,每至这一天,家家都要用各种米豆杂粮、枣栗干果等煮“腊八粥”,以供家人享用。这个习俗迄今仍流行不辍。
《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贾宝玉逗林黛玉玩说“香玉”故事。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说“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吃腊八粥,中国宋代已流行于民间。
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清.富察敦崇)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我的老家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那里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前,家里的大人小孩对年的想象和盼望都具体物化为一顿“好吃的”。那时候,村里一进腊月就进入“过年状态”,腊八节流行吃“腊八粥”。据说这个习俗和秦始皇修长城有关,有一年腊八节,闹饥荒。长城脚下来了一位讨饭的老婆婆。好心的劳工们,把粮袋翻个底朝天,凑了八样杂粮,给老婆婆熬了一锅粥。等老婆婆走远了,劳工们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粮袋都装满了粮食。人们都说,老婆婆是大恩人。从此每年腊八节,都要熬上一锅粥,称之为腊八粥。
还有传说,腊八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有一年冬天,老水牛摔断了腿,朱元璋被地主暴打一顿,关进了柴房。这一关就是两天两夜,朱元璋饿得头晕眼花。突然,一只老鼠吱吱吱从眼前跑过。朱元璋就顺着老鼠洞挖起来,没想到挖到了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小米、红枣等。他喜出望外,把“老鼠粮”稀里糊涂煮成一锅,美美地吃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山珍海味吃腻了,想起了那锅用“老鼠粮”煮的粥。于是,御厨们准备了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芝麻等十几种粥料,咕嘟咕嘟煮了一大锅,朱元璋觉得好香啊!那天,正好是腊八节,朱元璋就给这粥起名为“腊八粥”。从此,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
喝完腊八粥,该准备过年了。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牙克石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牙克石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