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西地方风俗有哪些?
清徐背铁棍被誉为“空中舞蹈”或“流动的杂技”。
昼闹社火 正月里的清徐实在是热闹。街道上扎着迎喜接福、五彩缤纷的彩门楼和柏叶门楼,路边是各街坊乡社堆起来的架火、旺火。远远的闹社火的队伍走过来,打头的便是一支“迎鼓队”,四个撑着灯笼的执事队在前,后跟四个呜锣队开道。之后是多面鼓组成的锣鼓队,边敲边抬边行进,每面鼓上还有亭台楼阁样子的彩子,阁内有灯,阁外画着民间故事,写着讽刺诗词。迎鼓队迎到架火前敲打一番,开始放火,意味着迎接各路财神,一年吉祥如意。锣鼓队后面,吹奏唢呐八音会的、跑旱船、推车、竹马的、吹海螺的、打哨的、高跷、舞龙、舞狮,热闹非凡。背棍和铁棍自然是少不了,各家乖巧好看的娃娃早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穿好戏装准备出现在最显眼的高处了。
队伍中还有很多特有的杂耍表演,比如“抬扛箱”,两个穿上古装扮上丑脸的人,一手提酒壶,一手端着酒杯,一边抬着象征丰收的粮屯席包,一边喝酒,喊着“恭喜发财”、“新年大吉”等吉利话。抬杆的两端挂着串铃,抬箱的人一会儿玩背靠背、面对面,一会儿又把抬杆在左右肩膀换来换去,看的和表演的都玩的不亦乐乎。还有叫抬“圪揽官”的,抬着的不是粮屯席包,而是一个歪戴官帽,画着小胡子的丑角县官,坐在杠子(方言叫做圪揽)上的“县官”不仅要坐稳,还要表演,一边唱着“大官也是官,小官也是官,大官坐的八抬轿,是官非官的我坐的是‘圪揽官’。”表演夸张讽刺,走到哪里,人群一阵轰笑。
清徐背棍从明朝嘉靖年间初露雏形,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山西太原地区自古民谣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清徐县的镇)的背棍爱煞人。”这首民谣反映了背棍在群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百姓们视此为喜庆吉祥,家长们希望自已的子女每年都能进入背棍表演队伍,盛服彩妆,凌空起舞;壮年汉子也以参加背棍、展示自已的技艺和耐力为荣耀。清徐背棍又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下面人背着上面一人或两人、三人表演,上下一体,同歌共舞,早已形成为当地民间欢度元宵佳节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民间社火形式。如今,享有盛名的徐沟背棍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山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并多次进京表演,轰动一时。2010年,清徐背棍更是参加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真正走向了世界。 背棍表演的关键在于以下方面:首先背棍从背架制作、儿童捆绑到行进表演都需准确掌握平衡和着力点,否则容易发生事故。在表演前,要把露出的背架用道具细致地遮掩起来,使观者看不到绑着儿童的背架,仿佛儿童只是踏在一片云彩、一根树枝上。这些设计要素充分体现了传统民间工艺的巧妙构思。其次背棍表演者根据扮演的戏曲角色,会使用不同着力点的背棍,包括徐沟背棍在内的晋中背棍式样主要有悬挂式、直顶式、活心棍三种,不同的背棍样式必须搭配不同的步伐,伴着民间奏乐,成人会***用踮步或侧步、丁字、野鸡串等步伐,并且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架上的儿童则一前一后摆双袖,甩手扭身都有统一要求。抬左肩迈右步,抬右肩迈左步,形成上摆下走浑然一体的效果。这样,随着成人特定的步子,高过成人头顶背杆上的儿童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挥衣舞袖,裙衣摇曳,宛如飘在天空中随风而行。 夜放焰火 白天人们热闹了一天,晚上才是***的开始,夜间社火有猜灯谜、游九曲,当然最重要的是看各种焰火了。架火也叫桌火,还有叫黑山火的,在东于、高白最盛行。架火要用长方桌一层层叠起来作为骨架,火桌是特制的,没有桌面,用八股绳捆绑连接。平年十二桌为一架,闰年十三桌为一架,架火高达七八米到十数米。架子上装饰满了纸作的庙堂门面、殿堂、正檐兽脊、旗灯彩带等“彩子”。这些纸作和剪纸都来自当年娶来的新媳妇之手,因此各家的新媳妇都要千方百计找图样,练手艺,争取把自己的手艺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各村的架火也争奇斗艳,各有不同。燃放架火的时候有的好像高山流水,有的火焰直线喷出,有的还能旋转式飞向高空,这就是各村男人们的手艺了。 与背棍一样,铁棍也是用白布将儿童从足到腰和支撑他(她)的立杆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化妆成各种戏曲人物。这些儿童的年龄限定在10至12岁左右,要求身材匀称、相貌漂亮,体重不超过30公斤,总重量约120公斤,若把行进中上下起伏的颠力添加进来,总重量则在150公斤以上。 铁棍需要前后各八人来抬,即“八抬”,以前面两人和后面两人为核心,两边压铁棍的各一人,另有喝令者一人。铁棍中在最前面抬的两位表演者是决定铁棍表演水准的人物,他们抬的横杠不是直接架在肩膀上,而是横杠端“顶”在肩膀与背部相接的位置上,其身体须向后仰,步走丁字步,以此控制铁棍的行进速度和颤动节奏,在其他抬铁棍男子的配合下,具有一定弹性的木杠因惯性而上下颤动,架上的儿童也随着锣鼓点甩动衣袖,飘动摇摆,让观众满目生情。 正是基于成人和儿童上下合体协调一致的表演,背铁棍被誉为“空中舞蹈”或“流动的杂技”。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慎终追远的季节。怀念逝去的亲人,默哀永远的先烈,祭奠远古的祖先。
清明是令人悲伤的日子,是抚今追古的时刻,这一天,往往风起云暗,仿佛无数魂灵在诉说着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阴暗。
走吧,该来的要来,该走的就走吧,人间就是需要更换。
清明,又是一个让人清醒的日子,面对逝去的长者,我们要默默地反思自己。思成,不能因功而自傲,这样就不会前进;思过,不能过往而不纠,这样就不会成长;思情,不能生人而无情,要变小爱为博爱,这样就不会狭隘。
清明,让我们想起好多,好多平时不在想起的事,不在抱怨的事,不在遗憾的事。
清明下雨吧,洒在脸上,和眼角的湿润,一起滴落……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讲起来还是很有缘由的。吾是答疑解惑,情感美文放歌声野老梁。
清明节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元年的四月份四至五日前后;它标志万物在沉睡中苏醒,大地上春光明媚。
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祭祖扫墓,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老百姓扫墓时用铁锨把土填上坟头,修成馒头型称作填坟。(有的地方称作给老祖修缮房屋。)然后在坟头上浇上几滴酒,摆上供果,压上坟头纸,烧上几柱香,以祭祖之灵。今天有些地方已排除了这些所谓的迷信成分,但是在清明节始终保持扫墓的风俗。其民间风俗还有头上插柳的习惯。其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之说。这当然是迷信了,不过习俗还是有的。
清明节不止是祭祖添土扫墓,更重要的是清明节是双重节日。它一边祭祖扫墓,一边又是踏青欢乐之日。当这一天全家老少皆可上陵祭拜扫墓(一般讲究平常妇女儿童是不能上陵的,唯清明节这天是可以的)后,阖家将是田园尽兴。
清明,清清明明,田园好风光,也就是说,自清明节,人们会走出冬季的寒冷阴影,走进春暖花开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谢谢大家关注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祖有前十天后十天之说,也就是从3月26到4月14扫墓都是可以的,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属于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习俗呢?全国各地文化差异的不同,又在内容上存在着细节差异 ,但扫墓祭祖 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的主题,在我们这,上完坟 ,一般会把上坟的水果,和酒菜在坟前吃喝一些,代表着和祖先一起吃饭了,如果在农村,每年都会给坟头撺土,也就是说每年上坟都要给坟头在扑上几车土,谁家的坟头大,代表着孝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1】扫墓祭祖清明节作为传统[_a***_]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2】烧包袱,清明祭祖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有些家庭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无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因地制宜的办法——烧包袱。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实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摆设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门口、路边、河边“烧包袱”,包袱里面大多也是一些纸钱、冥币、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等等…………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纪念自己的亲人的传统节日,烧的纸币以托哀思,诉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和现有的家庭成员,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也愿自己的亲人在天堂,永无病痛,快乐详和………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明节的那些事儿,你准备咋处理?
初看“题目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和清明节的那些事,似乎觉得没半毛钱关系吧,是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表述清明节的那些事更贴切呢?可转念一想,才发现单拿出这一句来说清明节那些事还是很恰当的,尤其是面对疫情刚刚过后的现在,时候会有想要邀约的朋友同去踏青、赏花、游玩常常会是“游园不值”了吧!因为我们最好还是不要人员聚集,所以更无法拜访好友。
而对于清明节扫墓祭祖的风俗,不管你是否会到亲人的墓地去拜祭,但恰逢清明,我们总不免内心会缅怀已逝的亲人,除了会有“欲断魂”的伤感,也不免会感叹“故人不再,桃花依然”。岁月从不曾因任何人的离开而改变,春天花会开,冬日雪自来。所以我们要好好活在当下,故人已逝,该祭奠、缅怀,但还要怀着感恩、思念之情踏青、赏花、游园。
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名诗,寻觅去年桃花盛开时节的美女而不遇的感受,今次桃花又盛开,不免悲从中来,人生变化无常。去年的女子也许已随桃花去,今次桃花又开时,却让人百感从生。今春清明,春花虽美亦无心悦赏。清明时节实际与崔护的心情一个样,是一年一度的感伤。
最初的时候,清明节只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名称。按农历计冬至后的108天,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个阶段天气转暖、雨水增多,是春季耕种的最佳时机。
先人在清明节时,讲究寒食、扫墓。但春季气温时高时低,为了避免寒食伤身,人们也会增加一些活动,以强身健体,比如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宣布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期,以说明清明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现在的清明节,警示我们在缅怀先人、踏青游玩的同时,要学会反思,增强民族凝聚力。
正值疫情期间,这个清明***期希望大家相应减少户外活动,移风易俗,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庄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