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知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知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家的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问:你家乡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我家乡过去跟春节不叫春节,叫"年″。我家乡过去过年是历时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从腊月初一开始了年的序幕,一直到二月二才正式结束。
"腊月初一蹦一蹦,大人小孩不生病″,腊月初一,早上舀一碗黄豆或玉米倒入锅里,灶底下烧火,黄豆或玉米遇热会爆开裂,嘣起老高,据说人们吃了这个爆米花,来年不会生病,现在每到腊月初一,嘣爆米花的生意特别火,也是这个习俗。这天是过年的第一天,下午要包饺子。
腊七腊八冻个大疙瘩,腊八要熬腊八粥,把十几样米豆一起倒锅里煮成粥,吃了腊八粥,明年大丰收,腊八节的下午要包饺子。
腊月二十三,小年,二十三,粘糕粘;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灶八爷升天。二十三这天清早要蒸粘糕,蒸粘糕必须是太阳未出之前,"谁家的烟囱先冒烟儿,谁家的高粱早红尖儿″,所以要在天亮前蒸熟。
吃完粘糕,要举行灶王爷升天仪式,给灶王爷磕完头,把糖瓜在灶王爷嘴上抺一下,然后把灶爷揭下烧掉,等三十再把新请来的灶王爷贴灶厨之上,贴上"一家之主″。这叫"上天言好事,回宫将吉祥″。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要包饺子。
然后是,二十三,粘糕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打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倒有,初一的饺子三十包,三十白天要给祖宗爷娘去上坟,三十晚上要守岁。
初一要清早煮饺子,放鞭炮,吃完饺子要给族里辈份大的人去拜年,完事就是给年纪大的辈份高的乡亲们去拜年,中午拜年结束。
初二,进财进水,清早起来要去井台担水,然后到地里去拾柴,这就叫进财进水。
初二是姑爷节,姑爷备好礼物与红包和姑娘回娘家拜年,老丈人好酒好饭款待。
念友辽东半岛人,春节有个习俗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今天我来告诉你,那就是三十年夜饭吃饺子,饺子蒸好先捡出5个放在小饭碗里,送到肃静地方孝敬已故长辈,正月初五再撤掉。
又快到春节了,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过年有好吃的,新衣服穿,年味十足,而现在呢,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没必要什么好吃的留到过年吃,以前看着春晚听着外面的爆竹声,现在禁止燃放烟花了,多多少少欠缺一点年味,但是为了环境保护,这也挺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感谢邀请!过春节我家主要要做的事是,祭拜祖先,摆上供品。从除夕开始至正月初一,每顿用餐前要先给祖先牌位上香磕头,然后方可进餐。这是爷爷传下来的规矩,我认为这是应该的。虽然生活好了,莫忘祖,莫忘本!!
大年三十的那天吃了早饭,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过菜,一般就是办好一个星期的莱。
鸡、鸭、鱼、牛肉、羊肉、肉丸、腊肉……全部煮熟。
除夕晚上六点丰盛的吃一顿。我们的特俗就是初一早四点钟起床吃饭过年。吃饭前先放编炮,比谁家编炮放得多,然后吃了饭要等好久才天亮。
天蒙蒙亮了,就开始提着礼包给长辈拜年。拜了这家拜那家,真是烦人。
我们老家正月还喜欢请客,今天到你家吃,明天到他家,你吃了人家的不可能白日哦!你又得请那些人吃饭,这些事更烦心,本来正月间好东西吃多了,什么都不想吃,吃饭简直就是受罪。
还有哪家要那年过了老人,那么家家要提个礼品,拿几根香、纸、蜡之类的东西前往主家给过世老人脆拜烧香,然后,主家把你拿来的礼回给你,加包芙蓉王和槟榔给你。
这些习惯年青人都不愿参与,有时只是没办法。本编认为也不好,希望慢慢的解除。
大家认为如何,请互相留言了解!
你印象最深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谢谢邀请: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家乡比较有威望的人,组织起了在一个地方摆上供品,上香烧纸,说叩谢上苍庆来年风条雨顺,五谷丰登。先由长辈叩拜,后按辈分行礼,最后到各自家中拜年问后,吃过饭后看一些活动,舞龙,舞狮高翘和一些民间戏曲等。
谢谢大家!
农村过春节,习俗多多。
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吃米饭,过去我们这里米饭大都是黄小米煮的,家中栽有枣树的农户,这天还要给枣树喂米饭,让枣树来年结枣多多。
过去,过了腊八,农妇就张罗淘麦,磨面(过去用人推磨或牲口拉磨磨灭)。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一天,各家都要清扫厨房,灶门口贴灶爷像的揭下来,给灶王爷嘴上抹上糖稀,焚烧灶爷像,让其上天嘴甜只拣好听的报告玉帝下情,或有一说,糖稀粘嘴,灶王爷张不开口,就不会向玉帝状告下民。接着揭锅清灶,给风箱笈上鸡毛。
祭灶之后,家庭主妇就起面糊,面糊起好之后就和面蒸过年的馍。
过去蒸过年的馍,一大早就要起来和面,做馍需要一天。这一天,大人往往把孩子哄出去玩,尽量不让孩子在家,因孩子嘴无遮拦,好说,恐得罪了家神,蒸馍不光不大。当然,过去生活贫困,蒸白面馍也只是两锅,其余是做团子和菜馍。团子是玉米面中裹切碎的红芋块,菜馍是杂面皮包干菜。
腊月二十七八农家主妇还要过油炸丸子,炸卷煎,炸肉饼,一是人吃,二是给神灵上供。
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没三十的年份)中午贴对联。下午,家庭主妇在家包饺子,家中男丁去上林给故去的先辈送纸钱。晚上在灶门口贴上请来的灶爷像。
正月初一早起,家庭主妇下饺子,男丁[_a***_]。吃过春节饺子,家庭主妇在当院摆上桌子,桌子上摆上供品,祭天,祷告天爷保佑全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男丁聚同族人到田野上坟给已故长辈逐坟磕头拜年,家庭主妇带着孩子到各家长辈屋中拜年,长辈端出焦叶红糖招待晚辈,并掏压岁钱。
要说印象最深的春节那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因为印象最深,每过春节就会在脑海出现,早上5点左右我跟弟弟起床,穿上母亲做好的新衣服,因为是在农村柴火锅下饺子,母亲下饺子前先把两个饺子在柴火里烤熟,我跟弟弟一人拿一个烤的黑乎乎饺子,藏在门后吃完,因为小不懂也不问就跟弟弟藏门后吃完,长大后问母亲为什么要藏在门后吃烤的饺子呢?母亲说怕我们晚上出门怕黑胆小,过年吃了烤饺子就不怕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那里的风俗,我认为那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吧!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鞭炮,帖对联,吃年夜饭,拜年领压岁钱。六、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可以说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劳作,就盼着过年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能睡个安稳的踏实觉,能有时间走走亲戚,拜个年。小时候,我记得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了。大年三十上午,各家各户都在为晚餐做准备,杀鸡、宰鸭、破鱼(湖南土话,就是打整鱼,是年三十晚上必备菜。)、炖肉、炒菜……这顿年夜饭就是再穷的家庭,也要弄十个八个菜。吃年夜饭前,也就是4、5点钟左右吧,鞭炮声就开始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那气氛真是热气腾腾,热闹非凡,就是再近距离的说话声也难以听清楚。鞭炮放完过后,就是贴对联了,这是必须走的一个程序,也是晚餐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一切准备就绪后,一桌丰盛的晚餐就开始吃了。不喝酒的家庭,年夜饭可能早点吃完,而喝酒的家庭,有的可能2、3个小时也吃不完。这一顿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也是最圆满的家庭聚会,大家脸上都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大家心里都是装着甜蜜的快乐。
过年时小孩子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领压岁钱。我记得那时我们农村给的压岁钱也就一角钱💰,两角钱💰的,可能富裕的家庭有给五角、一元的。就是这一角钱,也能把人乐坏,因为那时一角钱也能买到很多东西,比如说糖果、鞭炮、铅笔、作业本什么的。
这是小时候在农村过春节时最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一些事,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时常感慨苦涩和辛酸的童年和少年有过痛苦,也有过欢乐。但愿这份难忘的经历永记心头,见证时代的变迁,怀着感恩的心,赞叹新时代赋予我们美好的新生活。
我印象最深的春节习俗就是拜年:从初一天朦朦亮开始先给爷爷奶奶跪拜磕头后就随着大人到同家族的长辈家(爷爷的弟兄)拜年,集结一些晚辈到村东同族长辈家(爷爷的堂兄弟)拜年,因不出五服都算作一个大家族,见长辈都要下跪磕头的。(家家户户屋里地上都铺些麦秸之类的干草)上午街上来来往往地拜年的人很多,大人们见面双手抱拳作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话…小孩子感兴趣的就是放鞭炮,我在地上捡了一些没响的小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知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知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