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过年习俗,浠水过年风俗

恒布 2024-04-24 14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浠水过年习俗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浠水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鄂东过年习俗?
  2. 黄冈人过年有哪些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
  3. 孝感人的祖先?
  4. 有人说,以前的江西话指的是客家话,是吗?

鄂东过年习俗?

腊月二十三,请祖宗下山,

腊月二十四,家家嗍鱼刺,

浠水过年习俗,浠水过年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腊月二十五,户户磨豆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样样准备齐,

浠水过年习俗,浠水过年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腊月二十八,翁婿把财发,

腊月二十九,回家喝年酒,

除夕大年夜,全家守岁夜;

初一早,糍粑饱,拜姥姥

初二初三,涉水爬山,走亲访友,炮仗喧天,…………

黄冈人过年有哪些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

作为黄冈人,我竟觉得很难全面回答好这个问题。老一辈留下来的关于过年的习俗数不胜数,三言两语难以说尽。黄冈过年的习俗大概有如下:吃年饭,贴春联拜年,玩龙灯、天狮,踩莲船等等等等。

黄冈是湖北省下辖地级市,现辖两区两市七县,各县市过年的习俗各略有不同,各乡镇也不定相同。

以浠水县为例,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各家各户晚上都要摆上一桌饭菜,祭祀先人,接下来几天小时候家家都要磨豆腐杀年猪筹备年货以及“打洋叉”(家庭大扫院),二十八家家要“还福”(浠水俗称吃发财饭,少数人家二十九还福,这里面有些讲究,譬如别人家吃发财饭门没开就不能去敲门,还有吃这顿饭一般一些不吃叫“有吃有剩”等等)

到了三十,下午曾经是我们小时候的最爱,家家都贴门神对联,在那物质贫乏的岁月,挨家挨户看门神是最喜悦的事也是永生难忘的记忆。那时候的门神不象现在这般单一,只有秦琼和敬德。

三十晚上除了一家人吃年饭守岁外,还需次日零点前后“出方”。鞭炮烟花震耳欲聋,家家户户详和一片,不约而同讨吉利

进入正月初一清晨,亲友之间开始了“拜年”模式,其实算是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吧。拜年往往持续很多天,视亲戚多少而定。一般初九初十以后,各村自发“玩龙灯”或“天狮”以及“踩莲船”。印象最深的是“玩龙灯”了,走家串巷,年味浓浓。

再略略说说吃的习俗,过年除了玩乐,吃喝是不能不提的。还是以浠水县为例,若论过年的吃,浠水首推鱼丸子,浠水“鱼丸子”主料为鱼肉,那叫一个真那叫一个口感紧那叫一个好吃,我是用语言形容不出的。反正家家户户都自己“剁”,过年桌上若没有“鱼丸子”,那简直太没有待客之道太寒碜了。麻城和罗田少数地区的肉糕,过年时家家自备,也是这个道理。

以上,虽然是以浠水县为例,但黄冈各县市过年的习俗大同小异,总的来说相差无几。贴春联拜年吃年饭都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习俗。

我老家也是黄冈市浠水县人,过年老一辈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起吃腊八粥,而且这一天开始打扫卫生,过去是砖瓦房,土话叫打阳尘。接下来腊月二十四小年,要弄几个菜供祖人,也就是接祖人回家过年。接下来直到年三十几乎为年而忙,条件好的杀一头大肉猪,把猪血,大小肠,猪肚,心,肝,肺洗干净,用大铁锅煮熟,土话叫吃晃子汤,外面说杀猪菜,那个时候全是家养土猪。一家煮这种汤全塆闻到香味,好吃得不得了,而且每家送去一碗。再就是家家磨豆腐,蒸糯米打糍粑,这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很累。小时候谁家打糍耙围在那每个人扯一坨,加一碗红糖水一粘很好吃啊。

接下来生产队捞鱼或者干鱼塘,大冬天赤脚下塘捉鱼有没有?那是野生小鲫鱼谁捉归谁。

年准备好了开始吃年饭,我们那叫还福,还福分姓氏,我们那团陂镇分王,姚姓,姚氏二十八,王姓三十,没有三十就二十九。

年饭清早吃,吃完了天刚亮,先供祖人,上,香,烧纸磕头,放鞭炮,供完了祖人后才能吃年饭。吃年饭还有规距,有一条魚是看鱼,叫发财鱼,也就是年年有鱼,这条鱼不能吃,一直到十五元宵节才能吃。

初一早晨起来开门放鞭炮,吃鸡汤,鸡蛋,糍粑,吃完后开始在塆里拜年,先去长辈家,和塆里每户人家走一走,一声祝福,一挂鞭炮新年开始啦!

孝感人的祖先

孝感人,同河南人一样,其祖先都是黄帝一族人。当时,黄帝将炎帝打败之后,将原中原人向南,向东,向西,向北驱赶,黄族人填补了中原的空档。中原,包括整个河南省,陕西西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湖北北部。所以孝感人的祖先也是黄族人。当然,后来又有几次民族迁徒,民族融合,但孝感人的主体仍然是黄族人后裔,其风俗同河南接近。

有人说,以前的江西话指的是客家话,是吗?

江西话其实就是赣语。

客家话与江西话是骨肉亲,它们血脉相连。常言说:骨肉亲、骨肉亲,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不过题主的话有些颠倒,应该是先有江西话后有客家话。以前的江西话也还是江西话,或叫古赣语,而客家话只是宋元时期的江西话。

如果说以前的江西话就是古赣语。那么古赣语的发展脉络如何呢?古赣语大约始于隋唐,定型于宋元,再慢慢发展为近代、现代的赣语。而客家方言与江西话有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客家话原自于江西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江西话的一个分支,或说它是宋元时期的近代江西话。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等语言学家主张赣、客方言合一,说赣客方言是"同系异派的方言",即把江西话与客家话放在一起,统称赣语。后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些语言学家,如丁树声、李荣等又把客家话从江西话中分出去了,客家话成了全国七大方言之一,与赣方言并列了。此后,现代汉语方言教科书一般都把客家话与赣语各作为一个方言区。

从历史上看,江西是北人南迁的一个中转站。这里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_a***_]便利,长江、鄱阳湖、赣江这条水路连接着南北。史上三次大的北人南迁其落脚点、中转站都在江西。很多北人在江西停留了几代,乃至上十代再往南、往东、往西、往北迁徙。于是,他们的语言既有来自北方老家的,又融入了当地土箸的,还杂糅了周边各地的,于是形成一种特殊的方言一一江西话,即赣语。

那么客家话为哪一时期的江西话呢,或说它以哪一时期的江西话为蓝本呢?我认为客家话应该是以宋元时期的江西话为蓝本发展而成。这一说法不是我个人臆断,它已得到了某些语言学者的论证,也得到了学界认可。当然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客家话还融入了一些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土语,南迁广东、东进福建后,还融入了不少粤语、闽语。

客家人自宋元后离开了江西故土,南迁、东进、西移,再到明清的向北回迁,他们的语言肯定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特色,与赣语有了一定的差别,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赣、客方言连在一起的基本根脉没变,语言传承的骨骼脉络还在。

其实,江西话与客家话互通性很强。像本人所在的县,人口二十六左右,有客家人三万左右,我们讲江西话,客家人听得懂,客家人讲客家话,我们也听得懂。

从这一点上来说,赣客话原本应该是一家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浠水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浠水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0681.html

相关文章

过年习俗主题挂饰,过年的挂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主题挂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主题挂饰的解答,让...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

过年习俗手工翻翻书,春节翻翻书手工制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手工翻翻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手工翻翻书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

过年习俗 幼儿园,幼儿园过年风俗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 幼儿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 幼儿园的解答,让...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3 评论0

过年包水饺习俗简介,过年包水饺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包水饺习俗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过年包水饺习俗简介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