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扶沟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扶沟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口有姓来的吗?
是的,周口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城市,那里确实有姓来的人。姓来的人在周口是一个相对较常见的姓氏,他们在当地有着自己的家族和社区。姓来的人在周口从事各种职业,包括农业、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他们为周口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姓来的人在周口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他们与其他姓氏的人一起共同构建着这个城市的多元文化。
有宣辕的姓氏吗?
我国没有宣辕的姓氏,但有轩辕的复姓。
姓氏轩辕,拼音xuān yuán,2021年全国总人口约 2 千人,属稀有姓氏,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1087 位,位于夷姓之后,偶姓之前。
轩辕姓分布:河南扶沟、临颍、台湾嘉义、台北等地均有此姓。
轩辕姓起源: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见《风俗通》。
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啥啥不请自己去”。碰巧的是,大清重臣刘统勋活了七十三,儿子“罗锅宰相”刘墉活了八十四,这是个什么事!
(宰相刘罗锅)
曾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爆火,让刘罗锅刘墉名造一时。在民间,刘墉的名气确实大过他的父亲刘统勋。但就二人所取得的政治成就而言,刘统勋却略胜其子刘墉。
刘统勋是山东高密人,高密可是出了不少大牛人。除了刘统勋刘罗锅父子,春秋名相晏婴,东汉大经学家郑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都是高密人。
刘统勋先祖并不显赫,正所谓“耕读传家”,刘同勋家族便是一个依靠读书,从平民一步一步走向一品大员的书香门第,其祖父是顺治朝进士,父亲是康熙朝进士,刘统勋也是进士。十个儿子中有八个中了举人,连同进士刘统勋,创造了“一门九登科”的壮举。当然这些儿子中后来还有三位中了进士,长子刘墉便是其杰出代表。
刘统勋生于 1700 年,此时,康熙 46 岁。雍正二年 1724 年, 24 岁的刘统勋高中进士,从此步入漫漫仕途。刘统勋的仕途之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起于雍正,达于乾隆。
从 1724 年至 1735 年雍正去世的 11 年间,刘统勋通过进士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及翰林院编修,后又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及东宫詹事等职。此阶段刘统勋的年龄为 24~35 岁之间,也是其夯实政治仕途基础的 11 年。
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四更鼓刚响过不久,北京城在还睡梦之中,而紫禁城东华门外,却已经响起匆匆的脚步声,那是赶早朝的大小官员们的轿子陆陆续续到来了。
其中一顶轿子突然停了下来。轿边的跟班听到轿内有不寻常的响动,赶紧掀开轿帘,时候,他惊呼了起来:“刘大人!刘大人!您老怎么了?”
只见75岁的刘统勋已经歪在轿中,双目紧闭,鼻下拖着长长的鼻涕,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消息很快传进皇宫,乾隆迅速派御前大臣福康安带着御医赶来,但刘统勋气息已绝,回天乏术。
一位宰辅重臣,死在了上班途中,这在中国历史,极其罕见。
治丧之日,乾隆亲来祭奠。大约皇帝也没有想到,做了五十年官的大学士刘统勋家里会如此之贫寒,只见府邸低矮,家具简陋,厅上除了一些桌椅,没有任何的摆设。
乾隆被深深的感动了,禁不住抹了几滴眼泪。回宫后,又一边哭一边对众臣说:“如刘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从此朕失一肱骨之臣也!”
一个“真”字,有着很深的让人思索的内涵,乾隆这句话,也不知其他的大臣们作何感想。乾隆同时下诏刘统勋追赠太傅,入祀贤良祠,并破格地谥其为“文正”。
六年后,乾隆又记起了这位“真宰相”,在一首《怀旧》诗中,作了这样的评价:
“统勋督陕甘,储需任所胜......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有清一代,汉族大臣能得到皇帝这样高的评价,却是少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扶沟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扶沟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2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