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拜年算过年的一大习俗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拜年算过年的一大习俗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近年关,大家来细说过年的热热闹闹的过年风俗?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即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节日,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的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有许多习俗经过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丰富多彩,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除了活跃气氛,更代表着人们除旧布新、拜神祭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我是东北的,下面就来聊一聊我家乡的过年习俗。
从腊月开始,漂流在外的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往家赶了,就像是飞翔天空的鸟,都要回到老家这棵大树上,都聚集在老屋这个温暖的巢里。人凑得差不多了,就该祭祖了。家族里除了太小的孩子,男丁都会在事先选好的某一天去祖坟祭祖。虽然只是带些供品,烧一些纸钱,但却是一年之中男人们最齐整的时候,也是家族凝聚力最强的时候。
记忆中的腊八是个大日子,家家都吃粘米粥,孩子们知道,这顿粥吃过,不只是为了不冻掉下巴,还意味着年要来了,会有许多好的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
而家庭主妇们就开始蒸豆包、蒸年糕;包冻饺子。时间是串开的,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大家相互帮忙,一面忙活着,一面叽叽喳喳地家长里短,热闹得很。
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庭汇报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用糖瓜堵灶神的嘴,希望他的嘴摸了糖甜如蜜,“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人是一家之主,这个事由男人做,把旧的纸质的灶神像烧了,等年三十儿在贴上新的,把灶神请回来。
这一天,要用笤帚把房子打扫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的灰尘,包括细细的蛛网,扫走“穷运”、“霉运”,除旧迎新,除陈布新。
男人们有时间就要带着儿子或老爸去剪头了,一是剪掉烦恼,二是正月里不能剪头,年前必须要剪的。
二十六,杀猪割肉。
二十七,赶大集。其实就是备年货。
二十八,把面发。
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门画《山海经》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
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多谢邀请!
在四十年前,我们这里过年时非常热闹,放鞭炮,玩龙灯,耍杂技。就是年夜饭有点奇:烤红薯当猪蹄,愿来年事事如意;煎个粑粑像全鱼,盼望年年有余;……都说这是穷欢喜。
后来逐渐变实际,年夜饭越来越丰盛,压岁钱、红包、玩古戏……花样太多,实难说细。
现在呢,年夜饭还要讲究色香味美,展示一下烹技。守年岁,看央视春晚,很是欢喜!
闹热年,瞬息过,又各忙各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拜年算过年的一大习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拜年算过年的一大习俗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