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初一至十五每天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初一至十五每天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节吃什么好,初一到十五的传统民俗有什么?
现在的过年基本上吃的都是鸡鸭鱼肉,赶在过年的前几天置办的年货,这个时候,就可以排上用场,发挥作用了。
年三十的年夜饭是重头戏,我们济南的年夜饭基本上是炒菜配水饺,有提前备好的各类的炸货,种类有藕盒,松肉,五香鱼等等,我家婆炸的麻叶很是好吃,又酥又脆。
其实这些都比较油腻,还会炒上几个爱吃的小菜,荤素搭配,搭配着吃。这些大鱼大肉的吃腻了,反而是喜欢吃一些清粥小菜,感觉更合自己的胃口,孩子们就不一样,他们的爱好永远是肉,只要有肉可吃,孩子们就欢喜。
也可能是现在物资生活比较丰富,好吃的随时都可以吃到,反倒是对吃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远没有小时候对过年的那种渴盼与期望。
初一到十五的民俗应该大部分地区都差不多,初一的时候各家各户拜年,今年情况特殊,这个直接就省了。初二是姑娘回娘家,初五是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饺子,再往下数,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是看花灯、吃元宵的日子。
过节吃什么好,大家已经回答的不少了。一株吊兰就来介绍介绍“初一到十五有什么传统民俗”吧!
在我们这里,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有这样的民俗:
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要起早,放开门炮。这个习俗目前因为禁燃禁放的原因,已经改变了,没有放开门炮的了。然后是吃饺子,这饺子是在年三十下午和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包的,荤素都有,谁想吃啥馅的就吃啥馅的。吃过了饭,晚辈们成群结队去给长辈们拜年,大家嘻嘻哈哈闹上一番,老人们尽享天伦之乐。拜过年,去上坟。同样因为禁燃禁放的原因,田野里不再像从前鞭炮声此起彼伏、烧纸冒的烟扯天盖地。只是带点酒,围坟撒上一圈,大家鞠上几个躬。
大年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这习俗好像各地都有。
大年初三、初六、初九。“三六九,出门走”,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告别妻儿和爹娘,汇合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去到那自己圆梦的地方。
大年初五。民间称为“破五”,是接财神的日子。到这时候,商家大多在这天开门。
正月十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人们在这一天要吃元宵,所以叫做“元宵节”。
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初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老家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习惯。
初一。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就开始沸腾了,一年一度的大拜年拉开帷幕,大街小巷人头攒动,“过年好”声声入耳,此起彼伏。拜年仪式几乎要持续整个上午。
初二。大年初二最热闹的是傍晚时分的“送年”了。下午四、五点钟,先把家谱前除夕夜里摆放的饺子重新换上新包的,让老祖宗在家吃完最后一顿饭。然后整个家族的男女老少拿着烧纸、鞭炮等来到大街上,伴随着烧纸红红的火焰,春节期间的又一轮鞭炮大会盛大开幕。等到家族中的男子汉行完跪拜礼,送年仪式便宣告结束。
初三。大年初三是统一的回娘家的日子。到了初三,大路上车水马龙,女婿们携带妻子儿女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初八。正月初八是被商户们认为开业的黄金日子。
正月十一。这天是庄稼生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给庄稼过生日,表达了农民对五谷丰登的期盼。
正月十五。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年也到了尾声。这天家家户户用白面做升虫、刺猬。用豆面做各种生肖的灯。小孩们拿着属于自己生肖的灯跑来跑去,欢呼雀跃。晚上一家人吃完甜蜜的元宵后年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月十五都有什么风俗?怎么过的?
‘各地不同,各民族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有共同性的习俗是,都看作丰收节日,因而有庆丰年的气氛。具体活动有:一是吃月饼。二是***吃水果,如:苹果、梨、柿子、大枣。一些地方还有秋桃、板栗、猕猴桃等。三是赏月。四是体育活动,如打秋千、拔河、[_a***_](舞狮子)等。
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特别是豫东与相临地区,时兴走亲戚,女儿问娘家看父母是必须的。在豫东,传统性的走亲戚节日,只有3个,即春节、中秋节、六月初一(三夏刚完,刚闲下来,姑娘回娘家,看父母)。
在南方,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活动会更丰富多彩。
今天是2019年农历八月十五了,是我失去父亲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以前并没有感觉到中秋节的重要性,今年的中秋节变得异常凄凉。
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亦称仲秋节、端正节、团圆节等。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因在秋季八月,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追月节" “拜月节”等等。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品果,其乐融融。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道教有拜月、祭土神等活动。拜月称祭月、礼月和供月,为礼拜月亮的信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至清代,拜月仍是一项国家祀典。这种风俗逐渐影响到民间,严肃的祭祀变成了中秋赏月,同时还有拜月,中秋夜成了不眠之夜。民间以月亮为月神,称月神、月姑。人们以月亮圆象征团圆,出门有外的人都要赶回家中过团圆节。
除祭拜月神信仰风俗外,还有祭祀土地神之举。
我们这儿的中秋节风俗习惯和活动是这样的:走亲戚吃月饼赏桂花赏月看演出吃秋等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大部分果蔬都熟了,又是闲下来的时候,大部分人就去走走亲戚,分享一下丰收的喜悦。尤其是那些老人,不能到地里看看的,送给他们也是一种礼节性。有月饼,各种果蔬,然后就聚在一起各叙心怀,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吃月饼这是从元朝末年传下来的风俗。当时人们不堪元朝统治者的压迫,奋起反抗,用月饼藏好书信,互相传播,互送有无,这样就用月饼这种带馅的食品传播到全国,就在八月十五这天统一把欺负人的统治者杀了,又统一走到了一起,互相问询都说杀之遂统一口径。为了纪念就定下了这个节日。赏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事情,雅俗共赏。至于演出是本地的小戏,我们这块有茂腔,吕剧,等等吧!其他活动也有的,但在农村不多,到城里可能多一些吧!反正中秋佳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故事和八月十五杀达子的故事。说明了你那民不可欺的道理!同时有美好的愿望。我就说这些吧!谢谢您的邀请!祝友友中秋愉快,万事如意!天天都有好心情!
八月十五都有什么风俗,都是怎么过得?
这是我今天回答的第二个类似的题目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这时正好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或许是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沟通的方式千变万化,中秋节本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有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单纯休息日。我本身就出生在农村,要说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对这个问题比较有发言权。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最盼望的就是过节了,因为只有过节,才有肉吃,才能吃到平时都吃不到的东西。在我的记忆里,中秋节的前三天,整个集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各种纸皮包装的月饼摆满了整个大街,看的让人直流口水。而家里人这几天通常都会***购月饼、板栗、核桃、花生、瓜子、还有我们本地特有的乔饼,也叫酥饼。中秋的晚上,等到月亮最大最圆最亮的时候,就是家里人祭祀的时候。父母早早地便把月饼、酥饼和各种小吃团团的摆在了屋顶上,一边烧纸一边让我们磕头。当一切弄好以后,剩下的就是边赏月边吃东西了。
而现在,老一辈把传统流了下来,青年一辈貌似快把它丢了。原本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可有那么一些人为了生活依旧只能漂泊他乡,想想现在的自己,已经是第三年没能回家了。原本浓浓的节日氛围在我这里就显得异常孤单寂寞。加班中的中秋节,已经和平时没有什么不一样了,要说差别,也就是能吃一个月饼吧。 我把思念画成一轮明月,寄给远方的她。不知道今年中秋,又有多少为了理想奋斗的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呢?你们又将怎么过节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初一至十五每天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初一至十五每天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