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砍竹换双蛋习俗叫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过年砍竹换双蛋习俗叫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我是七三年高中毕业,回乡参加集体生产队劳动的,一回到村里就被社员们选举推荐为生产队队长。那时候,正赶上学大寨运动掀起***的时刻。以粮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那时有极左思潮的人,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段时期,生产队的田地中,是不允许种植经济作物的,像糖菜、向日葵等非粮食作物是严格控制种植的作物。记得我们队有一年,部分土地因播种后缺苗,我带领社员们补种了一些向日葵,被下乡来的工作队发现,在全村大会上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学校教师领上学生全部拔掉了。
那时候,生产队里的所有收入,完全靠所种植的各种粮食的收入。那时粮食由国家统一定价,我们这里主产的玉米、高粱等每斤只值八九分钱。那时候,生产队社员参加劳动,赚的是工分,工分值就是这些粮食收入的价值,年底时分红,我所在的生产队,一个工分值只有2毛多3毛钱左右,一个强劳动力,一年最多也就可赚一百多元,除去全家人的领粮钱支出,收入实在少的可怜。这就是当时那个年代,农村农民贫穷的真正原因。那个年代,机械化水平差,化肥、***都比较落后,一个生产队产的粮食,还不如现在一户农民收获的全部。那时我村共有六个生产队,全村粮食最高总产量不到一百万斤,现在全村总产玉米达到了六百多万斤。
我讲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既当过生产队队长,也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我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
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主要是粮食、棉花、食油、蔬菜等农产品。无论是卖给国家的公粮、棉花,分给社员的粮食、蔬菜等都有核定价格。当时没有市场,队里几乎没有其它副业收入……
各地土地特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生产队种植的农作物也就不同。总起来讲都是集体化经营,按***种植,不是想种啥就种啥,也不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严格说,主要是种粮食,种棉花,种油料,其它被认为是副业,副业不得占用梁田,不得随意扩大。在当时如果把挣钱放在第一位,无限扩大副业,就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被割掉。
生产队不讲盈利,只讲完成任务,按上级规定的指标和种植***进行生产。社员们基本上是吃自己生产队种的粮食和蔬菜,到时候队里按人头和工分分给社员家庭,基本满足口粮需求,其它副食有时候也能分得一些,因为队里也养猪,养牛,养羊等。所以生产对平时不需要给社员支付工资,只是年种结算后把国家给的各项钱款按工分分给大家就可以了。生产队的收入来源是交给国家农产品时所给的报酬,还有就副业收入。社员们一年口粮是必保的,有了粮食吃他们心里踏实了,其它收入的高低就是第二位的事情了。
我是上世纪六六年出生的,在1***6年粉碎“四人帮”之前,生产队几乎没有经济收入。
粉碎“四人帮”后生活有了好转,生产队可以试着搞经济作物种植,我们队每年种几亩向日葵、大蒜卖给国家搞创收。
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比1***6年之前生产队经济略有好转,但还是穷的叮当响。
我是西北贫困干旱山区农民,生产队时,交通不便,吃水都犯困难。只有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部分地方才有了柴油机带动的磨面机,多数农民仍以石磨推面为主。生产队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农民买火柴,称盐,罐煤油都是用鸡蛋换,或者背几斤口粮到集市上卖了,再买。有的人买不起火柴,要做饭了,就拿些干柴到邻居家引火。有的没钱罐油,黑灯瞎火就只用一个煤油灯。称不起盐的就凑合着过。
实话实说,没经过的不相信。条件不同,过法不同,信不信由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砍竹换双蛋习俗叫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砍竹换双蛋习俗叫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8066.html